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2007年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无疑是“标准”。
自2006年5月至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称“国标委”)在全国范围实施了两轮“电器标准招标”,公开征集“家用电器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相关产品的龙头企业纷纷担纲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中国家电行业标准制定正走向企业主导方向。
今年3月,美的集团和沁园集团共同牵头的《冷热饮水机》国家标准(下称“国标”)起草工作启动。
4月,由广东企业领衔的《家用及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国标起草工作启动;同月,由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承办的《浴霸》国标起草工作启动。
5月,由广东东菱凯琴集团领衔的《电水壶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国标起草工作启动。
7月1日,新的电热水器国标正式实施,海尔集团的“防电墙”技术被列入其中。
……
与此同时,由企业制定的行业标准也引发了许多争议。中国家电史上第一个由企业专利转化为国家标准的海尔“防电墙”技术被人指责为“只是概念炒作”;美的微波炉推出的“蒸标准”引起了同行的集体质疑,认为其偷换概念,涉嫌不正当竞争。
有人说,自价格战、服务战之后,2007年中国家电行业集体赤膊上阵,开始了标准战,谁拥有标准,谁就拥有市场话语权。
值此紧要关头,曾经的家电业霸主、“价格杀手”长虹,又将如何面对?如何以技术创新推动标准战略?
超过15亿的研发投入
“今年,我们的研发总投入较上年增加超过5%,其中国家支持研发项目经费比重较上年增加超过20%,研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较上年增长超过5%。公司近年来对技术研发投入逐年提高,去年为13.7亿元,今年将超过15亿。”谈及长虹的技术研发,长虹新闻发言人何克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长虹的研发经费正在逐年增长。
据了解,为了合理利用各地创新资源,长虹正在分步建设自己的异地研发基地。一是充分利用当地技术创新资源,逐渐形成以绵阳为中心的全球化研发网络;二是以虹微公司、长虹技术中心为主体,在成都建设IC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基地;三是以国虹通讯、数码科技公司、长虹技术中心和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在深圳建设移动通信、机顶盒、移动音视频终端基地;四是以长虹佳华和长虹技术中心为主体,在北京建设信息家电产品和嵌入式软件基地;五是以信息技术公司和技术中心为主体,在上海建设固网信息终端、IC设计基地。
据悉,成都、深圳研发中心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中国家电企业不少,但许多走不出“地方”的窠臼。长虹的研发网路,整合了国内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这种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为长虹今后的标准竞争打下了多方面的基础。
打造“三大核心技术能力”
据了解,目前长虹也建立起新的创新体系,在公司层面成立了战略技术委员会。并在实践中通过内外两条线进行。一是外部结盟,长虹先后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二是内部挖潜,建立了员工创业计划,实施项目团队“利益分享计划”等激励措施。高层的重视,经费的增加,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发了长虹人的研发活力。
据长虹相关人士介绍,通过实施自主技术创新战略,长虹已成功打造成“三大核心技术能力”:即以虹微公司为主体的IC芯片开发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和以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