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的会谈中,今年年初刚上任的南镛表示,自进入中国投资以来,中国已成为LG向全球供应产品和零部件的重要基地,将来销往世界各地的产品将主要由中国的生产基地供应,深圳作为投资发展条件良好的城市,则是LG考虑的重点城市。
然而,由于只是片面将中国作为出口产品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商务部关于今后引进外资将改变传统出口型为主模式的规定最新出台后,LG和三星在中国的投资模式也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这次南镛访问前,LG电子方面就在论证在深圳进行一项重大投资的可能性,投资项目就在平板电视的上游产业,其中等离子屏项目转移的可能性最大。
显然这与深圳市产业升级以及打造光电产业基地的目标不谋而合,深圳市科信局有关人士表示,除了大尺寸液晶屏生产线的计划外,深圳的"聚龙计划"还包括在2010年前引进1-2条等离子屏生产线,这就为LG电子的投资多提供了一种选择。
然而广州、佛山等广东省其他城市也希望能引进投资额巨大,对GDP贡献巨大的液晶屏产业,这就与深圳形成了竞争关系,而且使LG的液晶屏产业落户深圳的可能性不大。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有关人士表示,LG-飞利浦2006年5月与广州开发区正式签署液晶模组项目投资协议后,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而且配套的5家协力公司今年8月也已正式签约,在这样的情况下LG-飞利浦不可能再到深圳投资液晶屏的项目。
对此,LG电子中国公司有关人士则表示,LG-飞利浦液晶显示公司只是LG电子相对控股(控股39%)的合资企业,其投资计划是由LG-飞利浦做出,并非LG电子方面做出。
相对而言,LG的等离子显示部门则是LG电子百分之百绝对控股的子公司,由于在韩国龟尾的生产成本较高,其从2006年底开始已经连续几季度亏损,LG电子方面一直在探讨等离子业务的扭亏途径,其中向中国转移技术和产能是其中一种选择。
与LG电子相比,三星在平板电视上游的投资相对保守,朴根熙表示,深圳对于三星集团事业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星已计划对集团在全球的玻壳、显像管产业进行整合,将把在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玻壳、显像管产业全面向深圳转移,此外三星将不断寻求与深圳的合作机会,拓宽合作领域。
显然即将淘汰的CRT产业不是深圳市需要的产业转移,此外核心技术的引进难度也很大。
京东方有关人士曾表示,京东方在进入液晶屏领域之初的谈判对象是日本松下,虽然双方在此前的彩管合资项目上运行顺利,但是松下依然拒绝了技术转让的方案;随后,京东方开始与三洋谈判收购其在日本的4.5代线,但三洋却表示不可能完全转让核心技术,即使转让也不会派出技术人员。
在发展平板显示产业上,相比核心技术引进,资金问题显得并不那么重要,深圳市政府甚至愿意出50%以上的资金,而深圳的平板电视企业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近日就表示,创维虽然暂时不会单独投资进入液晶上游产业,但是如果有合适的合资或国外生产线转移合作的机会,创维很愿意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