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部长:总的来说,我们分别从战略层面、知识层面和经营层面对青岛啤酒的知识管理能力加以提升。战略是导向,知识是基础,经营是支柱。
在战略层面上将知识管理能力提升纳入青啤的战略体系中,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使知识管理战略落地;在知识层面上重点加强了“内部显性知识的有序化、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以及外部知识的内部化”的工作;在经营层面上从技术、管理和文化三个维度上齐头并进,借助IT系统打造青岛啤酒特色的知识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确保了青岛啤酒知识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在这些工作的推动中,我们主要借用了三种力量,即知识管理的牵引力、推动力和支撑力,我们称为三力合一。
在牵引力方面,我们通过知识提升行为设计使知识管理和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实现BSC导向的KSC(KnowledgeScorCard),即知识记分卡的概念。KSC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在日常工作建立一种思维——基于部门和岗位工作目标,明晰关键知识领域、识别关键知识领域现状和期望,进而设计知识发展提升手段。通过KSC实现KM与部门及岗位工作目标得以有效融合。
在推动力方面,建立了“知识贡献度”评价机制,它在总绩效体系中占5%的权重。除了通过绩效体系的评价外,我们还建立了知识管理的专项评价,如部门知识频道KM级别、个人KM级别,用以评价部门或个人在知识共享和经营方面的水平或能力,从而形成了一种很人性化的KM级别通道和升降级机制。
在支撑力方面,借助IT手段将各部门、员工梳理和提升的知识得以有效落地。同时借鉴电视台的频道经营观念,在总部,我们打造知识管理的“中央电视台”,形成总部的知识中心和大脑机构,共建立了包括公共频道和各专业频道在内18个总部频道;在营销公司和生产单位,我们建立了知识管理的“地方电视台”,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知识卫星,目前主要包括青岛营销和青岛啤酒二厂的10个频道。在电视台的各频道中,我们不仅仅通过知识库实现显性知识积累、传递和复用;也充分借助知识社区实现各种形式的知识讨论、PK和互助,使每个人的知识光芒在平台中得以闪耀。
廖霞:青岛啤酒在知识管理建设方面一定有不少最佳实践,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乔部长:我主要从知识管理频道建设方面介绍一下青啤在知识管理建设方面的做法,希望对大家有参考意义。
青岛啤酒在建设知识频道之初,确定了“以部门为中心”的知识频道管理模式,并参照电视台频道管理模式确定整体知识频道建设方案。总部建立“中央电视台”,分为总部综合频道、人力资源频道、财务管理频道、战略管理频道、营销管理频道、公关管理频道等;同时各分公司仿照“地方电视台”的模式建立相应的综合频道和部门频道。
青岛啤酒知识频道建设总体蓝图
在各级知识频道已经建立好后,项目组针对各单位各部门都进行了一次知识频道的内容梳理,并就梳理的结果建立了相应的知识频道栏目,例如总裁办频道就建立了诸如“想说就说”、“我们的理想”、“我们的风采”等等基于业务知识频道栏目。
青岛啤酒知识频道栏目建设示例
青岛啤酒。建立了很严格的知识频道的评估模式,主要是以频道评级与个人知识频道级别评级相结合的模式,知识频道KM级别设置:一星级频道、二星级频道、三星级频道、四星级频道、五星级频道、六星级频道和钻石级频道七个级别,个人知识频道级别分为七个大的级别——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前五个大的级别又分为一、二、三年级,博士后级别又分为一、二两个年级。
青岛啤酒知识频道级别规则
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频道和个人频道级别绿色升降级规则,部门知识频道和个人知识管理级别在一个评估周期内只能上升一个级别(获得知识管理奖励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升级者除外),若在连续三个评估周期内积分未达到规定的分数,将由系统自动降低一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