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分营再添活力
过去中国联通引入CDMA网络主要是考虑和中国移动进行差异化的竞争,网络的具体运营都是和GSM相同的部门负责。这样做本意是减少运营费用,但是在实际运行中,CDMA网络和GSM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不少地方难以统一起来,未能充分解决好两网的协调发展问题,出现了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效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1月中国联通再次举起了创新的大旗,大量将GSM、CDMA两网业务分开营销,进行营销模式创新,在原综合市场部与营销部的格局下,把营销部分拆为C网营销部和G网营销部。两网分营只限于市场前端,运维和采购等后台部门以及网络资产仍为共享。
此次的两网分营从本质上说,是中国联通公司在市场前端进行的一次C、G两网专业营销职能的分拆重组。分营后,C、G网的经营部分别是公司CDMA和GSM业务的收入中心和营销成本中心。两网经营部主要负责本网的发展战略、市场策略、资费、产品设计、品牌宣传、渠道拓展、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负责两网营销成本的预算及管理,组织实施营销推广活动,并监督检查下级分公司两网经营部的工作落实情况。
结合中国联通C、G两网市场前端专业化经营需要,贯彻分管领导分开的原则,今年2月中国联通还开始了面向全国电信行业公开招聘15个省级分公司副总经理的人才选拔行动。5月22日,中国联通正式公布了15位中层高管人员公开招聘情况,最终有14人被聘为各省公司的营销副总,其中12人来自公司内部,2人来自其他运营商。此举不仅为中国联通C、G两网专业经营产生了合适的市场营销高级管理人才,同时还在应试者中发现了大量后备人才。
经过了缜密的策划和准备,中国联通建立起了专业化的C、G两网经营体系和管理队伍,明确各自业务发展目标和责任,实施专业化的销售运作,C、G两网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07年6月30日,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163.2万户,上半年净增926.6万户;GSM业务平均每月每用户通话分钟数(MOU)为247.8分钟,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ARPU)为47.3元;CDMA业务平均每月每用户通话分钟数(MOU)为265.1分钟,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ARPU)为59.6元。从而证明了C、G两网分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中国联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小兵在发布2007年年中财报时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G、C两网专业化经营,推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既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亦强调发展速度,并将再接再厉,为股东创造更好的价值。
成就3G运营先锋
2007年对中国联通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年,在实现了CDMA网络全网赢利和C、G两网分营之后又迎来新的喜讯。10月17日,中国联通(澳门)有限公司经过近一年的3G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发,正式开通中国联通澳门3G业务。中国联通将成为国内首个运营3G业务的运营商。这标志着中国联通在中国全面开展3G运营之前再次占据了先机,将为以后大规模的运营积累起宝贵的经验。
澳门联通3G网络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领先的CDMA 1X EVDO Rev.A技术标准。此次开通的业务包括手机上网(WAP)、流动电视、万能下载和无线上网等四大业务类型。
澳门联通3G服务采用内容计费的方式,即用户在浏览业务门户以及试听或试用各类业务时均免费,只有在确认购买某项业务内容时才一次性收取固定费用。同时,澳门联通3G业务可实现两地自由通行。与2G业务相同,澳门联通的3G业务也是一卡两号,客户同时拥有中国内地、中国澳门两个号码,在中国内地使用话音及数据业务均无须支付昂贵的国际漫游费用。这对经常往来澳门和内地之间的中国澳门用户来说,颇具吸引力。
中国联通首先在澳门开展3G运营,可以把澳门作为一个“试验田”,利用网络开展各种新型3G业务的运营尝试,积累运营经验,锻炼经营队伍。中国联通将再次受益于先行一步的创新,在澳门这个“试验田”种下的种子将在中国全面开展3G之时,成为中国联通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充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