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国打假力度不断加大,假冒商品却仍旧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夹缝中生存,假服装、假运动鞋、假烟酒、盗版书、盗版光碟满目皆是。事实上,区别这些商品的真伪绝不像分辨真假美猴王那样困难,然而在近乎跳水般的价位以及其他诱惑面前,“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在各地是大有人在。
在北京老秀水市场,许多老外也加入了买假名牌的行列。刘昱莲 摄
“深入”大众生活
在吉林大学读大三的小马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知假买假消费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且爱好打篮球、读武侠小说、看美国电影、听摇滚乐,使得他成了假货消费场所的常客。他经常如数家珍般地告诉周围的同学:在桂林路的鞋店可以买到200元阿迪达斯的篮球鞋、在同志街的特价书店可以买到5元一本的《陆小凤传奇》、在大马路的音像店可以买到4元一张的DVD和2元一张的摇滚CD……在他的怂恿下,他周围的同学也纷纷加入假货消费大军。
笔者发现,小马和他的室友们身上穿的运动服、运动鞋、运动袜、护膝等装备不是耐克就是阿迪达斯,但几乎无一不是假货。小马的室友小郑很无所谓地表示:“反正都是为了运动,除了专业运动员外,谁能分得清真假啊?再说了,正版的耐克那么贵,我们哪消费得起?”笔者问他,既然嫌洋品牌贵,为什么不选择价位相对便宜的国产运动品牌,他却说:“国产品牌外观不好看啊,所以我宁愿买假洋货。”
事实上,作为假货消费者的小马绝不仅仅是个案。笔者在武汉、海口、郑州、北京等地均发现了大量的假冒名牌服装消费人群,且这一群体年轻人中数高校学生最多。
类似E-land、Only等时尚时装品牌是许多女孩钟爱的对象,然而由于经济上比较拮据,所以假名牌便成了她们的首选。22岁的武汉女孩王冰洋对笔者说:“名牌衣服太贵了,我没有实力也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去买一件衣服。再说现在时尚流行、淘汰的太快,买个假名牌,淘汰了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