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才来的”美国彩电企业对中国市场雄心勃勃
名字很难念的美国同行
当中国彩电企业热热闹闹地推出各种“高清电视”概念之时,Syntax-Brillian,一家拥有很难念的名字的美国彩电制造企业,已经悄悄地摸进了我们的后院。尽管很多人到目前为止还不曾听说过该公司旗下品牌Olevia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Olevia在进入中国短短18个月内,打败诸如索尼、三星、夏普这些彩电巨头成为号称是25到29英寸的液晶电视领域内排名最高的外资品牌。
“我们在中国市场想要的绝不止这些。”4月1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在与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关于LCoS光学引擎合资项目的签字仪式上,Syntax-Brillian公司全球CEO文森特·索里托(VincentF.Sollitto)毫不掩饰他对中国市场的野心。继3月下旬联合南京新华海科技公司与五星电子、台湾的同浚科技、歌林集团以及香港的华南科技等5家企业在南京组成联营企业南京华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60英寸以下Olevia液晶电视,此次与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在河南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大屏幕投影电视的核心部件—LCoS(硅基液晶)光学引擎,更是瞄准了60英寸以上LCoS市场,欲将小型家用和大型商用高清电视市场一网打尽。
在很多人印象中,自10年前长虹发起的那场价格战,目前的彩电行业除了日韩高端品牌,早已是中国制造的天下了。所以当这家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去年才由Syntax和Brillian两家公司合并而成的NASDAQ上市公司发力中国市场,不禁引起人们的好奇,在当今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利润已越来越薄,国产品牌和洋品牌一片价格混战之际,制造业方面早已优势殆尽的美国公司到底想干什么?
“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文森特·索里托对《商务周刊》说,“但是现在电视技术的发展与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高清电视的发展使得彩电制造融入了更多的高科技含量,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门新兴的行业。”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位外貌酷似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老头,尽管不像人们印象中许多具有明星风范的美国企业家那样夸夸其谈,但也很是懂得在销售战略上大玩悬念,更让人吃惊的是,作为美国彩电制造商,Syntax-Brillian进军中国1年多来的表现证明,其以低价进入市场的“中国功夫”也相当惟妙惟肖。
Olevia2004年9月以号称美国市场销售排名第三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宣布以中国国内品牌价格为准,推出从20英寸到47英寸的全系列液晶电视产品。去年“十一”期间,32英寸的Olevia液晶电视售价7999元,即便是在国内品牌中也非常有竞争力。
“农村包围城市”是Syntax-Brillian在中国市场的又一策略。Olevia首先瞄准二、三级市场,通过区域性家电连锁销售卖场以及一些国内彩电品牌所忽视的IT产品渠道,比如电脑商城、数码广场等来销售产品。此外,与欧美品牌不太注重店内销售人员推荐的策略相比,Syntax-Brillian在中国市场雇有自己专业的销售团队,在各个卖场都专设Olevia品牌的驻点销售人员。随着Olevia在中国市场份额增大,Syntax-Brillian开始转攻中国一线大城市。
“目前在中国8个城市能买到我们的产品。”该公司全球总裁李敬华表示,Olevia已进驻上海永乐、北京大中、江苏五星三家连锁卖场。此前由于无法承受国美名目繁多的进店费、店庆费等,Syntax-Brillian没有与国美合作,但李敬华称:“今年5月份,在国美、苏宁也将很快看到Olevia的身影。”
但是除了销售渠道上的迂回战术,Olevia是如何保持低价的竞争优势呢?“物美价廉”这个经常让中国的制造企业津津乐道的优势,在一家美国的彩电企业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对于液晶电视制造来说,由于面板占整个产品成本的70%以上,所以面板的采购价格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索里托解释说,3月21日,Syntax-Brillian刚刚和LGPhillips签订了第二轮的面板大宗采购协议,目前的采购量已达上万片左右。“这使得我们能够得到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他说,“据我所知,我们的价格中国国内的生产厂商是很难拿到的。”此外,索里托称,到目前为止,Olevia在广告宣传上的投入也非常少,去年在北美市场的广告宣传总费用是50万美金,这跟其他大公司在宣传上动辄上亿美金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我听说中国的彩电企业,邀请一个明星作代言也会花去成百上千万人民币。”索里托说,再加上Olevia走的是区域销售渠道,产品库存非常低。
为使各种成本进一步降低,Syntax-Brillian决定干脆在中国直接设厂,在南京的合资工厂预计将在今年7月投入量产,本年度60英寸以下Olevia液晶电视初步生产量为15万台,投入全面生产后每年可达到30万台。
而在60英寸以上的高清电视市场,虽然目前的市场空间还远未培育起来,但Syntax-Brillian也开始着手准备。该公司的宣传材料称,目前LCoS作为高清晰、高亮度、高性价比、低能耗的大屏幕数字微显示技术,被业界公认将成为全球主流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和南方工业集团合资成立的第一家LCoS光引擎生产厂,今年5月份就将落成,7月份即将投产,目标产能为30万部,产品供自己及中国其他的彩电生产商使用。
“目前,包括创维、上广电、海信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已对此表示出了兴趣,我们之间的合作也在商谈之中。”李敬华透露。
美国名牌的幕后操盘手
不过,从目前看,Olevia对国产品牌尚未构成什么真正威胁,根据家电市场监测公司中怡康的统计,2006年前2个月,Olevia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不足1%,而且,记者在询问创维、厦华等国内主要液晶彩电企业时,他们均表示从未听说过Olevia这个美国品牌。
去年7月,LCoS电视厂商Brillian公司,宣布以换股交易形式收购所有流通在外的LCD电视厂商Syntax公司股票。这次交易有些不同寻常,因为收购完成后,被收购方Syntax公司股份持有人却拥有合并公司大约70%的股票,而Brillian的原股份持有人只拥有约30%,新公司的主打产品也是Syntax的Olevia系列宽屏HDTV液晶电视。从规模上,被收购的Syntax也要大一些,在北美拥有较完善的销售渠道,在2005年6月30日结束的财政年中,Syntax的营收约计9000万美元。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的统计,其旗下的Olevia当时是北美排名第5的液晶电视品牌,市场份额大约为7%,在全球范围的液晶电视品牌中,Syntax排名第10。相比之下,Brillian公司只是拥有第二代硅基液晶(GenIILCoS)技术。LCoS与TFT-LCD液晶两种技术分别定位于中小屏幕电视和大屏幕电视。不过,因为良率问题,英特尔和飞利浦都先后淡出了LCoS领域,使得业界普遍质疑LCoS技术的前景。由于良率较低导致成本较高,LCoS技术仍局限于高端市场,产业瓶颈尚待突破,价值链亟待完善。同时,随着业界兴建第六代、第七代甚至是第八代厂,使用更大尺寸的基板,TFT-LCD也开始向大屏幕电视市场进军。因此该次合并曾被外界戏称为“抱团取暖”。
在此次“抱团取暖”式的合并后,作为收购方但占少数股的Brillian公司CEO文森特·索里托出任Syntax-Brillian的主席兼CEO,被收购方但在新公司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原Syntax华人CEO李敬华(JamesLi)任全球总裁兼首席运营总监,此外,Syntax的首席财务总监ThomasChow任Syntax-Brillian的首席采购执行总监,这位周姓华人高管负责Syntax-Brillian至关重要的“与亚洲供应链架构的整合”。
事实上,索里托所称Olevia保持低成本的理由,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也多少有些“王顾左右而言他”。中国家电协会一位熟悉Syntax-Brillian但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Olevia液晶电视实际上是台湾的平板电视制造商歌林公司与Syntax-Brillian合作,以Olevia之名披上了一件“洋外套”。该人士表示,此前在中国市场所销售的Olevia产品,其实也都是由台湾OEM厂商代工生产的。
目前有关Syntax-Brillian公司的信息较少,据记者所查NASDAQ股市资料,3月31日,就在与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合资项目签字仪式的前一天,Syntax-Brillian公司刚刚将手中300万股普通股,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卖给台湾歌林公司。同时,歌林此次亦达成一份为期五年的合约保证,从2006年9月25日起以每股5美元的履约价格购买75万股的Syntax-Brillian普通股。通过这项投资交易,歌林手中Syntax-Brillian普通股的持股比率提高到约12.5%。歌林公司总经理刘启烈亦兼任Syntax-Brillian公司董事。刘启烈曾表示,“Syntax-Brillian公司在全球液晶电视与硅基液晶高画质电视市场中创下非凡成就,此时正值非常适合的时机点,增持将使歌林能借此切入高画质电视市场。”
进一步调查发现,Olevia品牌确实不为Syntax-Brillian所独有。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为进一步增加营销与渠道掌握度,提高销售效率,歌林与在美以计算机销售起家、经营超过10年的通路商Syntax结盟成为策略伙伴,以品牌Olevia在美国市场销售LCD液晶电视与LCoS液晶电视。透过Syntax与歌林集团下子公司骏林JointVenture,由骏林提供研发、生产与售后服务,Syntax负责行销、市场开发,以这样的合作模式来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3月2日的台湾《工商时报》也报道说,歌林公司总经理刘启烈宣布,歌林与美国Syntax公司合作,以Olevia品牌跻身为美国前五大液晶电视品牌而占有一席之地后,决定开辟新战场,打算与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当地电子上市公司策略联盟,初期先从委托销售着手,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上路,全年销售在3万—5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