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专题]行业研究

中国纺织业走出去的破壁之策


[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更新时间:2006/3/4  ]    ★★★
 

  文 蔡恩泽

  2006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服装业均将进入调整时期。面对欧美的重新设限及新配额体制的种种束缚,“走出去”已成为寻求发展突破的中国纺织业的必由之路。尽管去年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但2006年的纺织品出口并不会一帆风顺,发达国家很可能以新的壁垒形式为中国纺织品设置障碍,反倾销、纺织服装环保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等新的壁垒都有可能降临到纺织企业头上。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话颇一语中的,他认为以后的贸易环境还得回到“数量限制”,而中国的纺织企业在积极应对欧美贸易壁垒的同时,要改善产品结构,向高端进军,还要利用原产地规则,积极“走出去”,以化解矛盾,规避风险。

  (一)在美欧利益诉求缝隙中游走

  为了反击美欧的特保政策,从2005年6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对81种纺织品征收的出口关税。欧盟和美国为之一震,并先后表态愿意继续讨论、谈判。同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期待中国学会遵循“游戏规则”,用“公平”的方式来参与世界贸易。针对此,中国专家指出,不遵循“游戏规则”、单方面启动特保的恰恰是美国和欧盟。

  分析人士认为,在对我国纺织品设限问题上,美国和欧盟不是铁板一块,要利用美欧内部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扭转直接对垒的贸易形势,区别对待,各个击破。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指出,美国和欧盟的情况不完全一样。首先,欧盟内部对中国纺织品的态度不尽相同。而美国国内在对中国纺织品的问题上比较团结。其次,纺织品在中欧贸易和中美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一样。在中欧贸易中,纺织品占我国对欧盟出口的9.8%,而在中美贸易中占8.7%。第三,美国与中国有一系列的贸易问题: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纺织品。涉及到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美国政府是想拿纺织品“敲山震虎”以纺织品问题做条件逼迫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做让步。

  所以,美国这潭水比欧盟要深。中美贸易谈判也比中欧贸易谈判难,所谓难还表现在一个方面,欧盟的态度一直是在与中国进行磋商,而美国实行的是单边主义。

  因此,中国纺织业面对走出国门的两只拦路虎,总的原则是“和为贵”,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但要采取不同的对策。

  我们跟欧盟的谈判比较轻松而和谐。特别是2005年6月11日凌晨,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谈判,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笑眯眯地并肩走出上海西郊宾馆七号楼会议室,共同宣布中欧双方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签署的《备忘录》,欧盟方面承诺对中国的棉布、T恤衫等十类纺织品终止调查。至此,一场剑拔弩张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尘埃落定,人们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目前中欧已达成共识,对欧出口环境亦已明朗化,预计2006年对欧盟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

  而美国人的头则是比较难“剃”的,美国一直自恃强大,以“君临天下”的霸气跟我们交手。对于美国这样强硬的对手、这样的“刺头”,我们决不能示弱,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我们有三个理由要在与美国谈判中坚守底线——让步幅度不能大于欧盟。

  首先是给贸易机会主义者一个警告:即使中国在纺织品上愿意让步,让步幅度也应该是有限的,而且这种让步模式不适用于其他产品;其次是面对比较庞大的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在贸易争端中的谈判能力应该有相应的力量;再次是中国政府不能屈从于美国明显比欧盟强硬的态度,中国的谈判代表们不应该对一个强硬者做出更大的让步,否则给人留下的影响将是“吃硬不吃软”,在今后越来越多的贸易谈判中失去主动。

  周世俭认为,中国不小的进口额提供了谈判的筹码,美国大豆和飞机也将支持中国的谈判底线。美国也不希望引发“贸易战”,即使美国的临时保障措施继续下去,他们也只是将大限推到了2008年。改变不了的趋势是:中国正不断成长为纺织品强国。

  (二)用贸易预警体系提示行走方略

  “纺织品出口第一大省”浙江曾无限憧憬的“后配额时代”,却因出口纺织企业屡遭国际贸易大棒而开始晕眩。据调查,浙江已成为全国遭受国际纺织品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

  如何在国外设限前就能预知“天气变化”?这个问题终于引起了浙江省政府的重视。在浙江省经贸委举行首次经贸指导信息发布会上,提出浙江要建立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以便让数量庞大的出口企业在闻讯后提前应对。

  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王素娥分析,造成后配额时代浙江纺企仍然“麻烦不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浙江省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出口产品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出口增长主要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据浙江省经贸委轻工纺织行业办王晓光主任透露,目前浙江省化纤染色布出口的每米均价为0.8-0.9美元,袜子均价为每双0.21美元,领带均价为每条1.6美元,几乎接近成本,发展的路子也越走越窄。“一时之快,必遭长期之痛!”王晓光主任为此忧心忡忡。

  因此,浙江将为纺织品出口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对重点、敏感产品的出口数量、价格及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等重要数据变化的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据介绍,这套预警机制主要利用纺织品领域内的各个行业协会作为中介,一旦浙江官方通过各种途径获知国际贸易信息后,就会及时通知相关行业协会,并由行业协会将消息进行传播,并组织代表企业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共商对策,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行业的正当权利,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善用话语权影响设限国决策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安京指出,企业要积极运用话语权影响设限国的决策,特别要充分利用公众评议期,发出自己的声音。《公众请求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实施保障措施程序》作为CITA审理对华特保直接法律依据,严格规定了美方的审理程序及限期,也为包括我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在内的各利益关联方提供了阐明观点的机会和时间。

  现在不少企业仍然认为特保应对是政府和商会的事,对于公众评议期的申诉应者寥寥。如果每一类设限都能有几十、甚至几百企业发表详细评论意见,能使国外调查机构也能够感受到来自中方的严重关切和呼声,至少会消耗对方很多精力和时间。在“袜子特保案”中,与我国仅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作为代表递交了一份评议材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相关组织、企业、乃至个人在申诉方的号召下,总共提交了数十份材料,向CITA充分阐明了对涉案纺织品实施特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最终获得有利于申诉方的裁定结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认为,在程序规定的时间节点内,企业应该联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向有影响的美方议员政要、财团巨头、中介团体、进口商及消费者等与案件利益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广泛的游说工作,以影响CITA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决。正是由于美国纺织品与服装进口商协会的努力,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于2004年底签发临时禁令,认为美国行政部门无权以纺织品市场受到冲击威胁为由限制从中国进口纺织品,这项禁令实质上否决了当时美国厂商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提出的9项保障措施申请。

  (四)从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

  平心而论,中国纺织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遭受贸易壁垒,与我们的低端产品的廉价不无关系。低端产品属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不太高,中国更占劳动力成本便宜之利。

  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排名世界第48位。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西欧的1/20左右,韩国的1/8。

  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这让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巨头们很伤脑筋,他们为了自保生存,联名投诉,要求政府对中国纺织品设限。

  而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忽视产业升级对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放大作用,相反在国际国内买方市场条件下逐步加剧过度竞争的局面,质量、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上不去。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缺少知名品牌是一大弱点。国内市场上品牌的集中度不够,更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虽然我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已经占到2/3,中间产品、初级产品降到30%,但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50%,大多数还是给外国品牌做加工。我国服装的设计能力比较弱,纺织品面料缺少新品种,没有领导时尚和潮流的能力,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国际权威机构为各国的设计能力打分,中国2.4,日本4.6,台湾地区4.5,韩国,美国4.3,泰国,印尼2.8。

  因此,我们要转换发展思路,从成本导向转为价值导向,延伸产业链,向两头发展,研发和营销网络都要加强,攫取上游设计和终端销售利润,改变低价竞争模式,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进行技术创新。

  出口量大,但附加值低,价格竞争激烈,是我国纺织品遭遇设限的主因。因此,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走精品和高端发展之路,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首选。新雅鹿集团采取“错位竞争”,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了取消配额的产品羽绒服的生产份额,避免了一些贸易壁垒。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避贸易壁垒的方式是主推新型面料。据悉,我国棉类产品出口关税为15%,化纤产品出口关税为18%,而麻纤维类产品出口关税仅为3%。为此,紫荆花投资3000万元,研发“摩维”系列产品,即槿麻服用纤维及服装面料。其工艺技术不仅弥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而且也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了利润空间,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五)在迂回中开进

  中国纺织品的欧美市场虽然有利可图,但贸易壁垒的风险很大。倒不如采取迂回战术,另辟蹊径,到中南美、中东、东欧及俄罗斯、非洲、南亚建立纺织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原产地的“非中国化”,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

  有时候,迂回也是进攻。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万仲说,“我们打算把生产加工基地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他告诉记者,苏豪已经考察好了地点,将采取租赁当地现有工厂的形式,聘用当地的劳动力,建立国外生产基地。像苏豪这样利用境外投资的方式,有效突破贸易限制的企业还有很多。

  中国纺织协会的专家们认为,生产本土化,到竞争对手眼皮底下去建立纺织生产基地,吸收当地富余劳动力,聘用本土化人才,可以减少中国纺织企业与这些国家的矛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明确指出,中国纺织业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具有很高的比较优势,非常适合“走出去”。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到目前为止,真正“走出去”的纺织企业并不多,即使“走出去”的企业,其区域市场仍有相当的局限,大多仍属“小打小闹”。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走出去”最大的障碍是动力不足,只要有了认识,其他诸如人才、对国外环境的了解等技术困难都不难解决。再有,现在企业“走出去”还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想取得成功仍十分困难。

  (六)走出去更要融进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江穗春认为,融进去是发展方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方向就是“本地化”。

  从华人在海外的奋斗史来看,能融入到当地社会的大多站住了脚、发展不错;不能融入到当地社会的往往都不太顺利,遭到排斥。

  中国人在欧洲与当地人的摩擦越来越多非商业性摩擦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摩擦主要发生在民间,并没有搀杂当地政府的行为,不是政治方面的冲突,而是文化方面的冲突。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秘书长马宁生指出,中国人到国外喜欢扎堆找老乡,唐人街、浙江村、福建帮的形成就是这种情况。搞小团体自我封闭,这种不融入当地社会的做法很危险,与当地人的矛盾迟早要爆发,犹太人在欧洲被排斥就是前车之鉴,这是中国人、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忌讳的事情。

  在欧洲的华人确实很能吃苦,非常勤劳。他们认为欧洲人太懒,休息日、节假日不上班,就知道享受,只有我们中国人最勤劳,节假日不休息,店铺开得时间长,当然应该多赚钱——勤劳致富有什么错?其实,这是对当地文化、法律不了解的错误认识。欧洲很多国家对劳动时间都有明确规定,欧洲人普遍遵守这些规定,这些中国人延长经营时间,实际上对他们是有不公平竞争之嫌的。特别是这些中国人通过延长经营时间的非法经营方式、低价商品策略和抱团式的商业开拓,冲击了当地商业形态,挤垮了一些本地企业,导致一些当地人失去工作岗位,势必要引发矛盾。像西班牙这样非常具有包容性的欧洲国家会发生排斥华人事件,是值得深思的。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体育木地板行业遭遇三大“拦路虎”...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IPTV洋标准专利费问题曝光,被指后...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