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的爆发性增长,使得中国高端电视产业(液晶、等离子、DLP)平板化的趋势已经明朗。
赛迪顾问在2月21日“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上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高端电视产业链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高端电视产业规模保持了40.6%的高速增长,预计今后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更将达到53.6%,总销售额也将从去年的288.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696.6亿元。而且,5年之内液晶电视将快速取代CRT的主导地位,担当起彩电市场升级换代的重担。
由于平板电视与CRT电视有着不同的市场运作规律和特点,在这场大规模的升级换代中,虽然国产品牌目前占有国内平板电视的多数销量,但今后将面临不少困难。赛迪顾问分析师杨蕾认为,高端电视产业的平板化趋势将导致产业重心上移,这会使制造环节在产业增值链上的比重大幅下降,整机制造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这不利于在全球彩电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中发挥中国彩电厂商的制造优势,应引起企业的重视,及早制定对策。
平板电视产业链缺失
因为在高端电视产业链上缺乏技术和资金实力,在权衡比较资源、竞争环境和市场发展趋势后,国内企业在高端电视的战略定位上,多奉行“非对称多边主义”,即以液晶电视为主力、以等离子和微显背投跟进的市场开拓策略。这直接导致了平板电视目前的市场格局:液晶电视一路领先、大屏幕显示市场则由微显背投与等离子争锋。
然而,与CRT电视有所不同,平板电视的爆发性正在呈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依靠上游(面板厂商)的推动力,来扩大市场需求——随着面板厂商产能的扩张和成本降低,直接带来更低的整机产品销售价格。这个规律的主导作用正在日益凸显。而在上游,国内企业还非常薄弱。
中国的液晶电视产业链还刚刚起步。上广电和京东方已经建成5代液晶屏生产线,其产品目前还主要用于显示器,去年下半年开始对国内市场提供液晶电视面板,但比例还很小,仅为3.2%。因此,目前国内企业的液晶电视面板采购还主要依赖进口。
与液晶电视相比,国内等离子电视和背投电视产业链的建设则更为薄弱。目前,国内整机企业的等离子屏和模块完全依赖进口。没有国内企业能掌握等离子的关键技术,现有等离子电视生产厂家一般需要从国外进口等离子屏后在国内组装生产整机,因此本土厂商不具备大规模降低等离子电视成本与价格的可能,除非在等离子屏的质量等级上做文章,那又无异于自毁根基。另外,等离子上游屏资源的垄断性极高,国内企业的选择余地也很有限。
正是由于上述诸多原因,春节前后国外厂商首先挑起的新一轮平板电视降价风潮,让国内厂商曾一度“集体失语”,后来虽然也有所跟进,但已感觉颇为吃力。感到压力并已经先觉起来的创维、TCL、康佳、长虹四大家电巨头在1月22日才联手投资兴建了一条6代晶面板生产线,以解决上游的压力,但毕竟起步较晚,几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杨蕾表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整机制造能力,成为吸引高端电视产业链逐渐向中国内地转移的主要因素,而能否抓住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制造工艺水平,将决定中国彩电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面对自身产业链缺失和国外厂商拥有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双重压力,本土厂商应该理性看待平板电视热。
高清电视“恶性循环”
与平板电视热相伴随的,则是“伪高清”的大行其道。在家电卖场里,几乎所有的平板电视销售人员都说自己的产品是高清电视。相对于CRT电视,平板电视的主要优势在于它更好的清晰度、图像质量和色彩还原,更轻薄、更漂亮的外形,以及使用寿命更长、更节能等方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平板电视都是高清电视。德州仪器DLP产品亚洲业务总监白瑞克向记者表示,2005年,中国的高清电视只占整个电视机市场的3%,预计2006年也将只占6%,目前只有极少一部分平板电视是真正的高清电视。
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电视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而平板电视今后的方向必然是高清,平板电视热也使得高清电视的推广成为可能。也正因此,目前已有诸多厂商对真正的高清电视有所投入。
但是,“伪高清”的盛行,不仅混淆视听,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和正常的市场推广,而且也对平板电视、高清电视的良性发展带来伤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高清电视以及相关数字电视标准迟迟没有出台。白瑞克向记者表示,他们在推广DLP高清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市场挑战,是消费者对高清电视的无法辨认,因为没有标准。“如果高清标准出台,就会很快厘清这种混乱的状况。”
据悉,信产部自2001年12月起就开始着手制订《数字电视终端显示产品国家标准》,其中包括数字高清显示器、机顶盒、数码接口等数十个系列相关标准。但是,“主管部门经常和我们说快了快了,到现在也还没有出来。”白瑞克说。
标准缺失和市场混乱又使得高清电视产业链的建设非常薄弱。对此,白瑞克用“恶性循环”来加以形容:因为高清电视终端还如此之少,高清内容的提供商就不敢做更大的投入;又因为没有更丰富高清内容,高清电视终端也就缺乏了市场拉动力,难以推广。目前,这种恶性循环正在不断地滚动。如何应对高清电视的发展态势,也是平板热中国内厂商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照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