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产彩电价格战日趋平淡的时候,国外厂商索尼、三星等却一反常态,主动出击选择了降价。同时在今年采用第七代液晶面板技术的几款电视新品的推广中,一改惯用的“快速撇脂”(高价促销)策略,而选择了“快速渗透”(低价促销)策略。
值得思考的是,国外品牌彩电价格的集体“跳水”是新一轮价格战的导火索,还是纯粹为国外厂商的单方面销售策略?国产品牌是跟随,还是坚持现有销售方式不变?
国外厂商:降价“无奈”还是有意 一谈到降价,发起者索尼好像不太愿意提及。“我们的目的是推出索尼的高清系列彩电,降价只是暂时的,降幅在2000元左右,而且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其周期也很短。”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家用显示产品部副部长阿部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针对降价,在液晶面板上已经与索尼联姻的三星,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平板电视销售业务的李明旭告诉记者:“三星的降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索尼降价的影响,三星起初没有降价的计划,而且仅有4款产品作出价格微调。”同时,LG彩电业务的一位负责人回应说:“LG也作了一些价格调整,但幅度不大,主要以促销的方式为主。”
无一例外,几大厂家都强调降价只是暂时的,幅度不大,甚至有 点无奈。但记者从家电卖场了解到:索尼和三星的32英寸液晶电视都下调了3000元~4000元不等。对原先售价在16000元左右的32英寸液晶电视来说,降价幅度最高达到25%,降价后与国产品牌相同尺寸的液晶电视只有2000元左右的差价。其降价的幅度和力度可见一斑,到底是无奈还是有意,确实值得推敲。
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索尼和三星的液晶各自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都不超过5%,而双方提出的明年的市场目标分别是8%和10%,对于国产品牌已达80%左右份额的中国液晶电视市场来说,以降价赢得市场是条捷径,这也从侧面佐证了降价不仅仅是出于“无奈”。
另外,随着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平板电视产品将日趋成熟,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会越来越短。据IDC预计,中国平板电视将继续保持大幅度降价态势。从这方面来看,索尼、三星的降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国内厂商:没有必要跟风 国外厂商的价格逼近和品牌压力,并没引发国内厂商的降价跟风。
“长虹不会作出大幅价格调整,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没必要跟风。长虹将继续走品牌营销的战略之路。”长虹电器(中国)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陈桂青如是说。
青岛海信营销有限公司电视推广部王瑞吉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信的价格调整要根据市场需求,跟国外厂商采取何种策略无关。处于市场占有率尴尬境地的外资品牌出现价格上的调整是原先的定价太高。”康佳数字平板电视事业部总经理刘丹也称:“这是三星、索尼等厂家正常的市场行为,康佳产品的定位一向都比较准确,索尼、三星的降价是企业对前期定价过高的自救行为。”
此外,创维相关人士也表达了相同观点。TCL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索尼、三星降价的都是一些老产品。”但这与索尼、三星声称的其降价产品都是运用了第七代液晶技术的新款产品的说法形成了巨大反差。
对于厌倦了价格战的国内厂商们来说,品牌建设成了他们当务之急重点抓的大事。
中怡康市场研究总监彭煜在评价此次洋品牌降价时表示:外资品牌降价势在必行。国内品牌与外资品牌存在着一定的品牌价差,而国内品牌持续多年的价格战已将这一价差空间相对扩大。但事实上,消费者所能接受的品牌价格差是有一个相对的幅度空间,如果这个空间过大就会直接影响洋品牌的市场表现,这就迫使外资品牌必须作出相应的价格调整,来有效弥补这一逐渐拉大的价差空间。
事实上,采访中不少厂家都表示索尼、三星产品价格的下滑,势必会对其品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李明旭对此却比较乐观:“索尼是新品降价,三星也是。品牌的价值不会降低,因为有索尼等品牌, 大家都采取降价,所以品牌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
记者快评 角色换位只为份额
国内厂商从价格战到品牌战,而国外厂商从品牌战到价格战,中外两大阵营的角色换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市场占有率。
来自卖场的信息反馈,自索尼、三星几款新品大幅降价后,其销量出现反弹的端倪,然而与其预期的市场占有率仍有一定的距离。而另一个理应引起国内厂商重视的事实是:按照赛诺统计,中国2005年平板电视的销售量达到150万台,索尼、三星市场占有率如若上升1个 百分点,就是1.5万台,这个数字对任何厂家来说都不是小数字。
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国外厂商降价活动已经开始,而国内厂商迟迟没有相应对策。这让记者想起了国外手机厂商的成功反击重夺中国大半市场的例子。由此记者分析,目前国内厂商反应滞后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有些厂商在获得可观的市场占有率后,互相钳制着持观望态度;二是由于产品预期利润的下降,使得产品价格逼近产品总成本,也使得产品有了一个最低价格限制。只要成本不降,降价就不会有更多的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