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海底捞而言,接下来该如何继续修炼“内功”,不断筑牢品牌护城墙,仍然任重而道远。
近日,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4“全球餐饮品牌价值25强”排行榜,海底捞凭借90.8分的品牌实力指数第六次登上榜单,并被列为2024年度“全球最强劲餐饮品牌”。
Brand Finance是全球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之一,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品牌价值评估标准ISO10668和品牌评价标准ISO20671的核心制定者。其每年会对全球数千个知名品牌进行评估,因专业性和独立性而受到广泛认可。
Brand Finance在榜单中指出,海底捞的品牌优势很可能与其创新的客户体验方式有关,例如提供美甲和桌游等免费的特色服务,让顾客在等位时感到愉快。
图:2024“全球餐饮品牌实力10强”榜单
作为最会“整活”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去年的业绩也相当亮眼。春节开工后不久,海底捞就迫不及待地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
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414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3.3%;2023年度净利润将不低于44亿元,同比2022年翻了近2.68倍,并超过了2019年的25.6亿元,创历史新高。
海底捞表示,去年经营业绩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外部环境改善后,餐厅客流量增加,经营情况大幅好转。与此同时,餐厅的翻台率以及运营效率等均有所提升和改善。
众所周知,过去的三年,海底捞曾经度过了一段“至暗时刻”。除了疫情黑天鹅外,激进的拓店计划也使得海底捞亏损严重。
为了有效纠偏,2021年11月,海底捞宣布执行“啄木鸟计划”,在两个月内迅速关闭了三百余家门店,以弥补彼时掌舵者张勇对疫情发展趋势错判、快速扩张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来看,相较于很多仍在“过冬”的同行,这一及时止损的计划显然极富远见性。
经历过“壮士断腕”的阵痛后,逐渐恢复元气的海底捞也开始了稳字当头的发展布局。
细究之下可以发现,去年海底捞净利暴增背后,暗藏三大密钥。
· 开拓新场景
“想要让每个人都长期在海底捞吃饭是很难的事情,我们也不会设立这样的目标”,这是张勇曾在海底捞股东大会上表达的一个观点。
他认为,餐饮行业是碎片化的,而且现如今,顾客的用餐选择足够多,不同品类、不同赛道的商家都在抢夺同一波客群。一家火锅店的竞争对手,不是另一家火锅店,而应是所有餐厅。
所以,为了尽可能的获取更多客源,不少餐饮品牌都在开拓新场景,海底捞自然也不例外。
比如,自去年以来,海底捞相继开拓了“夜经济”场景,去演唱会捞人,创造粉丝分会场; “校园”场景,开出首家校园店,瞄准大学生客群;“纯外卖”场景,多城上线“下饭•火锅菜”专营店;“宴会”场景,抢占商务、聚会等客群......
场景创新的确是撬动餐饮品牌实现增长的利器,可以说,海底捞去年业绩飙升的第一大功臣莫过于多场景试水。
· 尝试新业态
除了围绕火锅供应链上做“场景”的延伸,海底捞也在尝试跨界新业态。
为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味蕾需求,海底捞相继开设了主打烤肉的焰请烤肉铺子、“云贵菜+bistro模式”的囿吉山,以及牛肉、海鲜、羊肉三大工坊。此外,去年海底捞还推出了300余款新品,不同区域的门店都上新了特色菜品。
除门店端外,海底捞社区运营也形成了“海底捞欢乐宴”“海底捞火锅外送”“海底捞下饭火锅菜”的新业务矩阵。
通过不断深挖细分领域,充分融合地域特色,并伴随着社区营运的业务创新,“随时随地海底捞”的概念正在不断跨越边界。
· 增加新服务
众所周知,海底捞是以花式服务出圈的。为了俘获更多消费者的心,去年海底捞更是将花式服务卷出了新高度。
像是意外走红的“科目三”舞蹈,就掀起了一场全国门店尬舞大赛;无锡门店开始的洗头服务、杭州门店首创的打毛线体验等,也都成功助力海底捞冲上热搜榜。
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此前表示,2024年公司将加强区域化布局,用更敏锐的触角去洞察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会持续提升企业的精益管理水平,通过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强化与顾客的情感连接,给顾客带来更为立体和细腻的用餐体验。
去年以来,随着客流恢复、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各地消费季蓬勃开展及“夜经济”渐入佳境,多样化、特色化餐饮消费供给不断丰富,餐饮市场消费得到明显释放。
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为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除海底捞之外,多家餐饮上市公司也扎堆报喜。
然而,如今的餐饮赛道早已不再是个别强者垄断的时代,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整个产业链,都需要成为“系统型”高手,具备全面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因此,对于海底捞而言,接下来该如何继续修炼“内功”,不断筑牢品牌护城墙,仍然任重而道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