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禾味业不仅在资本市场股价强势涨停,而且在京东、天猫等多个平台的直播间也卖断了货
一句“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调味品营收50%以上”带红了千禾味业的股价和销量。10月10日,千禾味业不仅股价涨停,且多个电商平台直播间均显示断货。千禾味业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线上平台的订单量较大,发货较慢,后续会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供货量。
直播间卖断货
“家人们,现在蚝油、老抽酱油、料酒、醋都断货了,现在是15天之内发货,您要着急用的话请慎重选择。”10月10日,千禾味业直播间的主播因产品断货而向消费者不断道歉,并表示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与海天味业的窘境相比,千禾味业算得上是“名利双收”。10月10日,千禾味业不仅在资本市场股价强势涨停,而且在京东、天猫等多个平台的直播间也卖断了货。直播间不断有消费者表示,等15天发货,再入手两瓶。
中国商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千禾味业,对方表示,目前线上订单量较大,发货较慢,后续会根据市场需要加大供货量。在线下,中国商报记者发现,千禾味业旗下产品不声不响地搞起了促销。北京东三环物美超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1000毫升生抽平日标价是23.8元/瓶,线上价格是14.8元/瓶,今天超市的到手价是9.9元/瓶。千禾味业在国庆节期间一直有促销活动,10月9日开始加大促销力度,就持续这两天。”
“添加剂事件发生后,线上抖音渠道、线下重点连锁系统、终端导购这几个渠道整体销量增长了25%左右。”千禾味业一位地区销售业务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增长单品主要集中于零添加系列,酱油、料酒、醋是没有增长的,且稍有下滑的趋势。“线上、线下有缺货现象,公司缺货比较严重主要是在直销和线上渠道,部分经销商缺货率达到40%左右,经销商没有大面积缺货。”
零添加“坐收渔利”
在海天味业刚刚陷入添加剂风波时,千禾味业曾在对投资者的回复中表示,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此后,千禾味业在资本市场及终端消费市场均被“抢购”。
“增强零添加的宣传是肯定的。”上述千禾味业地区销售业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陈列板块至少50%以上是做零添加系列,推广活动一直要求以零添加推广为主。此前,公司没有大规模投入线上推广,经过此次风波后,公司对线上推广或会更加重视。
经过此次风波后,千禾味业是否会增大零添加产品的比例,推出相应的扩产计划?中国商报记者向千禾味业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有接近千禾味业的机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千禾味业此前投资12.60亿元建设“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完成20万吨酱油、10万吨料酒生产线建设,第二期完成年产30万吨酱油生产线建设。其中零添加产品占据了很大比例。
需要关注的是,业内人士认为,零添加产品恐怕很难一直受到市场热捧。一位东北地区酱油经销商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零添加产品或不会成为酱油市场的主力。零添加也意味着价格更高,酱油是生活必需品,高价产品不会占据市场太大份额。年轻消费者会在线上购买零添加产品,这一部分占比相对较小,在更多的线下商超、餐饮渠道中,普通平价的酱油产品才是主力。此次风波的负面影响更多的是针对某个品牌,而不是某种类型的产品。”
能一直“躺赢”吗
“千禾味业此前选择‘零添加’,也是为了取得错位竞争的优势。”有机构投资者表示,在全国调味品竞争格局中,北京有王致和、江苏有恒顺,广东有李锦记和厨邦。千禾味业所在的四川市场是调味品大省,竞争非常激烈,其难以像其他调味品品牌那样靠地区优势取胜,故选择从零添加入手,希冀在全国调味品市场中脱颖而出。
需要注意的是,千禾味业曾因零添加产品陷入过舆论危机。此前,西班牙维哥大学教授萧建波、香港大学教授王明福、澳门科技大学教授伍建林共同在eFood期刊发表论文《用碳同位素比质谱技术鉴别真假零添加味精酱油》,质疑千禾味业旗下四款 " 零添加 " 酱油并非零添加产品。
事实上,目前,零添加酱油并无行业统一概念,各大酱油品牌对零添加概念的解释及应用也并不统一。千禾味业表示,零添加即不添加味精、色素、防腐剂,尊崇原味,在生产过程中0%添加味精(谷氨酸钠)、焦糖色、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呈味核苷酸二钠、三氯蔗糖、安赛蜜;海天味业的零添加标签为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味精、脱脂大豆;加加食品则表示,零添加是指 0%添加白砂糖、0%添加转基因脱脂大豆、0%添加防腐剂、0%添加食用香精。
“调味品企业的销售渠道有三种,即家庭、餐饮和食品加工企业,其中50%都销往了餐饮渠道。”上述机构投资者表示,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和李锦记的产品大多销往餐饮渠道,千禾味业的产品则以家庭销售为主,这导致了其在销售体量上与第一梯队企业的差距。 目前,中炬高新、李锦记的市场占有率还在10%以下,千禾味业恐难仅靠零添加产品而一直躺赢。(记者 马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