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媒体聚集

裁员的美的、发钱的格力,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  中国国家品牌网    更新时间:2022/5/26  ]     ★★★

        摘要:只有经得起考验,扛得起责任,守得住底线,方能立得住品牌,才能扬帆起航。

夏风一吹,就到了空调的旺季。

每年这个时候,白电巨头之间的大战就会打响,从无例外。

战火往往会从媒体烧到商城,再从股市烧到电商.....

形式超多样,无论是隔空喊话,还是实名举报,亦或者补贴大战,总让人有迹可循。

今年完全不一样,尽管离6.18促销还有一段距离,两家白电巨头格力、美的已经开始了一场“意味深长”的比拼。

美的这边是网传裁员50%,举世哗然,尽管美的出来辟谣,但随后方洪波公开表示:

正在遭遇前所未遇的大危机,要捂住被子准备过冬。

这边格力就高调宣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半价买自家股票,相当于变相给员工发钱。

两相比较,形成巨大的反差,一时间引爆舆论。

那么问题来了,格力、美的为何会采取这样截然不同的措施?这会对他们的品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白电江湖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01

白电江湖的“不得已”

事实上,白电企业作为与房地产关联最为密切的行业,增速一直有所下降。

另外,白色家电的巨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的增速其实相差无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美的和海尔都是成功的范式,而格力更多的还是靠着“一招鲜”。

但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毛利率逐年降低。

毕竟一款工业产品从设计、到测试、量产、上市需要漫长的过程。

在5月券商分析师会议,方洪波一脸沉重地表示:

“2022年美的的目标是,收入合理、恢复盈利,重点改善盈利能力。”

因此,在消费萎靡的背景下,砍掉发展缓慢、盈利能力弱的生产线,也显得合理。

另外,美的是白电业内薪资的天花板,而格力则相反属于业内的中等偏下水平。

按2021年财报数据,美的与格力的员工数分别是16.5万和8.2万,人均工资分别为19万和12.6万。

而美的和格力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是285亿和230亿。

如果按照人均创收和创利来对比,美的比格力就差了太多。

换言之,不是美的给员工发钱发多了,就是格力给员工发少了。

因此,前者裁员,后者采取股权激励,在营收压力下,都显得尤其合理性。

02

对品牌的影响

事实上美的在2011年也被媒体报道过裁员,而且报道声称裁员60%比这次还过分。

结果呢,根据美的的历史年报,我们发现大概大约裁员30%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年到2010年,美的员工人数就涨了一倍还要多。

另外,我们会发现白电行业,员工数量跟营收呈正相关关系。

美的员工从2020年的14.9万扩张到2021年的16.5万,增加了10%左右。

但2021年美的的利润增速只有4.96%。(营收增速10%)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下,肯定要想办法节约成本。

从个人角度,我认为美的的做法虽然不近人情,尤其在经济形势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裁员显得残忍,毕竟当下每个个体的风险承受能力都非常弱,对于那些拖家带口还给自己加满杠杆买车买房的人不亚于灭顶之灾。

但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样或许不是坏事,毕竟在短期内可以快速扭转毛利低下的问题,更能为接下来的转型,提供必要条件。

从品牌发展角度上来看,美的这样的做法,尽管不符合我们朴素的价值观,但只要不侵犯员工权益,不违反劳动法,好聚好散,也无可厚非。

而格力的做法则值得我们玩味。

格力的人均薪酬远低于很多同行,比如:海尔是23万,美的是16.5万。

从人员流失率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格力远远领先行业平均水平,但请注意,格力并未采取直接加薪的形式。

另外,半价购买公司股票不等于员工不掏钱,还有这相当于侵害了在二级市场购买格力股票的投资者的利益。

我们如果进行一个简单计算,结论会更清楚。

如果格力要加薪到美的的人均工资水平大概需要涨薪50%,工资支出新增达到49亿元,而这次的股权激励按顶格计算大概需要花费15亿元。

前者会让格力的净利润雪上加霜,后者不仅能稳住员工(长期持有会有股息,按照格力过去分红来计算,达到17%),还能省去不少税。

这时候,如果从企业经营角度上来说,格力的做法无疑是聪明的,但能否取得激励效果,我保留怀疑态度,毕竟现实就是现实,远水接不了近渴。

从品牌发展角度上来看,这波格力无疑是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一如既往体现出格力关爱员工,社会担当的正面形象。

当然,资本市场也对两家白电巨头的举动,迅速做出了反应:

5月23日(周一)美的下跌4.55%,而格力也跌了2.56%。

结语

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美的选择收缩稳住基本盘,而格力选择稳住军心。

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也各有各的打算。

但毫无疑问,接下来的家电大战会愈发的激烈,毕竟增量市场见顶,存量市场存在不确定。

但从品牌角度来观察,从来只有“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只有经得起考验,扛得起责任,守得住底线,方能立得住品牌,才能扬帆起航。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天津同仁堂IPO:老字号“撞名”咋办...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谭旭光领导下的潍柴控股、中国重汽...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