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
作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龚六堂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改善,新的比较优势凸显。主要体现在:一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发挥作用。
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在恢复经济发展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中长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保持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持续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很重要。
一是“十四五”期间以及到2035年期间经济增长要保持在合适区间。
二是持续保持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持续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鼓励政府、企业和高等学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三是保持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合理规模。一方面,发挥我国产业结构完整的优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我国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任务。
四是发挥我国已有的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不仅可以解决疫情常态化下经济恢复的问题,而且可以很好地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供给和需求的问题,同时可以使劳动者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
第二,强化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从而根本解决我国消费增长问题。
一是强化居民收入增长指标。二是从国家层面提出居民收入的倍增计划。三是改善居民的收入结构,提升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占比,是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鼓励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合理引导居民配置财富资产。
第三,财政政策完善税收体系,大力落实减税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一是财政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二是完善税收体系,落实减税措施是保证我国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大力降低企业相关税收,提高企业利润,从而提升居民工资性收入。三是加大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的支出。2020年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继续加大城乡社区的建设投入。四是完善医疗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包括健康产业升级,加大医疗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多层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村(社区)完整的医疗基础设施,可通过市场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
第四,货币政策要关注新技术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新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对经济增长有帮助,但是要关注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
第五,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补全我国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短板。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仍然是提升投资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六,要充分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持续扩大开放,探讨更加积极、多元化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要逐步摆脱对传统国际循环模式的依赖,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遇,通过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深入合作,共同建设贸易往来、产业协作和共同发展的平台,有助于形成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国际循环体系。另一方面,加快自贸区和贸易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是联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推进上海、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加速形成新型的国际循环。
第七,在新发展格局中要更加关注系统性风险。一是资本市场要持续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出台相应资本控制措施来应对国际资本流动所产生的市场波动。二是国际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汇率波动,建议出台资本控制措施来防范热钱的流动。三是金融市场要切实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防范金融风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