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肥羊在1999年8月成立,一开始从内蒙古包头的一家小火锅餐厅起家。开业之后生意火爆,于是在仅仅一个月之后便连续开出了两家分店。2001年7月,其正式成立了小肥羊餐饮连锁公司,品牌借势当时流行的加盟方式,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
在中国的餐饮历史上,小肥羊注定将在中西合璧方面,成为一个为后人研究的经典案例。
中西合璧=中国企业+西方资本
小肥羊在1999年8月成立,一开始从内蒙古包头的一家小火锅餐厅起家。开业之后生意火爆,于是在仅仅一个月之后便连续开出了两家分店。2001年7月,其正式成立了小肥羊餐饮连锁公司,品牌借势当时流行的加盟方式,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
小肥羊作为一个从内蒙古走出来的品牌,在资本层面却是非常的国际化。
早在2006年,小肥羊就引入了两家外资的投资机构,成为自己的股东。两家注册在英国的投资基金,3i投资集团和Prax资本在进入之后,也纷纷为这个中国本土品牌注入了更多国际化经营的理念和人才。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肥羊可谓是在很早时期,就成为了第一批和外国资本合作的本土餐饮企业,创始人开阔的眼界可见一斑。
2008年,小肥羊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火锅第一股。选择在香港上市,可能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在国内大陆上市的要求更为严格,餐饮行业企业的规范化程度可能还无法完全满足国内证监会的审核。
但另一方面,选择在香港上市,也可以看作是小肥羊把眼光放到全球的一个前瞻之举。
2011年5月,小肥羊以46亿港币现金的价格被私有化收购,成为了中国餐饮企业和国际巨头结合的典型案例。
中西合璧=中国饮食+西方市场
小肥羊在国际市场上的运作近几年一路高歌,成为了中餐品牌走向国际的成功代表。
2003年11月,小肥羊第一家海外门店在美国洛杉矶开业;
2005年,小肥羊在加拿大成立合资公司,并在多伦多开设新店;
截止到2016年,小肥羊在海外门店数达到54家(美国28家、加拿大9家、日本17家)。
那么,为什么小肥羊这个火锅品牌转战海外却能不断攻城略地呢?
品类先机:火锅业态先天具备标准化优势
传统的中餐很难做大,被人诟病的原因就在于难以标准化,原料复杂、烹饪工艺复杂,从而在规模化扩张中遇到各种产品层面的问题,例如门店之间的口味一致性无法保证、需要很大程度仰仗厨师的个人技艺(甚至是当天的个人心情好坏)。
中餐难标准化的问题,在国内扩张时本身就会成为很大的掣肘,在国际扩张的时候,问题便会进一步加剧。
在国内原料充沛的情况之下,都无法保证口味一致,在国外原材料采购完全不充分的情况下,便会更加困难;烹饪无法实现流程化,在国外当地厨师人才缺乏、海外劳务签证收紧(国内厨师出不去)的情况之下,更可谓雪上加霜。
基于上述阐述的大背景之下,火锅这个业态就显现出它的先天优势:
从原料角度,火锅的食材相比于传统正餐,原料品项更少,采购管理压力小很多;
从制备角度,火锅在完成汤底和一些其他半成品的中央厨房加工之后,就可以直接配送到门店使用,门店的再加工难度大大降低,几乎可以说为0,只是某些品项的简单切配;
从烹饪角度,火锅完全不需要后厨厨师,烹饪过程完全由消费者自己来进行,根据自己喜好DIY。
产业链优势:小肥羊成熟的上游生产能力和配套设施
除了火锅的先天优势之外,小肥羊本身也在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方面,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游生产能力和配套设施,为出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06年,当两家外资机构进入之后,小肥羊除了投入建设自己的冷链物流设施之外,还大举建设了自己的羊肉和底料加工厂,进入了餐饮的产业链上游,即食品和原料生产环节。
根据小肥羊2010年的财报(私有化之后,便无公开的详细财报信息),小肥羊的羊肉产品和调味品的营收达到4.2亿人民币,占到了集团整体营收的21.7%。2011年更是投资自建了调味品工厂,小肥羊的火锅底料从一开始海外留学生出国行李的压箱宝,逐渐占据美国主流零售商超和在线电商的货架。
可以说,在出海之前,除了在线下门店端的餐饮运营之外,小肥羊已经在上游积累了更多的生产经验和实际产能,这为品牌在进入一个陌生市场,面对全新的采购环境时候,提供了极其有力的保证。
诸多国内餐饮企业在走出国门时,就首先吃了原料买不到、配料不正宗这些亏,可见在海外开店之前,必须国内扎根足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