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阿里巴巴和银泰商业联合宣布,阿里斥资53.7亿港元,战略投资银泰商业,这也是阿里继入股海信电器之后,再次重仓实体经济,首次投资零售实体。对于双方号称的打造贯通线上线下的“基础设施体系”到底是什么,双方并未有更多透露,与去年菜鸟一样,这一次合作,同样玄之又玄。
继菜鸟网络之后,马云和沈国军又干起一票“看不懂”的买卖。
3月31日,阿里巴巴和银泰商业联合宣布,阿里斥资53.7亿港元,战略投资银泰商业,这也是阿里继入股海信电器之后,再次重仓实体经济,首次投资零售实体。对于双方号称的打造贯通线上线下的“基础设施体系”到底是什么,双方并未有更多透露,与去年菜鸟一样,这一次合作,同样玄之又玄。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O2O”布局,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及腾讯)已掀起新一轮圈地大战,线下渠道和品牌、商户资源,已成为巨头拼抢的香饽饽。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O2O还是处于概念阶段,阿里与银泰通过结成利益体方式,走出O2O实质性一步,但双方合作能否实现各个环节打通,破除信息不对称,还面临挑战。
54亿港元买卖
也许是因为去年“双十一”家居卖场联合抵制天猫事件,这一次进军线下,阿里不惜投下重金。
54亿港元,这是阿里联姻银泰商业的“彩礼”,在此之前,尚未有互联网公司如此巨资投入实体零售,而对于阿里自身而言,这也是今年以来,其第二大手笔战略投资,规模仅次于此前62亿港元入股文化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银泰商业拥有36家线下门店,其中28家百货店,8家购物中心,此外,银泰商业还拥有高端银泰城和银泰网等业态。这的确是一笔丰厚的线下资源,但阿里方面一再强调,阿里绝不是自己要做实体零售,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会出现第三方排他性问题。
“如果只是介入线下百货零售,那肯定会面临排他竞争问题。”一名阿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阿里着眼的,依旧是平台发展,所以不会影响与其他实体零售商合作。相反,阿里与银泰合作,只是试验的开始,希望能够在会员、支付、商品等方面全面打通,最终形成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整体零售解决方案平台,“但目前还没有更多细节出来。”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过战略入股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获取对方的线下门店和商户资源,这样,手机淘宝、支付宝等阿里平台,能够在线下获得更多的消费场景,形成用户消费习惯,最后达成生态黏性。“盘子未必需要多大,但资源够用,有代表性就行。”
实际上,在此次战略合作之前,阿里巴巴围绕O2O布局,已经与多家线下实体零售门店展开合作。即便如此,前述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坦承,“双方前期的合作,还是相对浅层次,更多的还是涉及营销层面。”
线上线下的理念、利益冲突,始终被视为020实验推进的最大阻隔,在阿里与银泰们热热闹闹、一片叫好的O2O试水同时,也不乏“抵制”、“封杀”阿里的声音。通过入股,利益捆绑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弥合分歧、推进实验的好办法。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54亿投资,包括股票和可转债认购,其中16.6亿认购银泰商业新股,剩下37.1亿认购可转换债券。这次交易完成后,阿里将持有银泰商业9.9%的股份,而未来3年内,阿里巴巴认购的可转债如果行权,其最终在银泰商业的持股比例将不低于25%。
如果不考虑其他变量因素,届时阿里将成为银泰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沈国军。
O2O合作痛点
蓝图草就,但具体落实,却依然有待观望。
虽然前期阿里与银泰已有很多次合作尝试,也在此次战略投资中正式“联姻”,但两公司内部人士都不同程度地认为,“目前双方在O2O方面尝试,还处于初级阶段。”
根据银泰方面披露的数据,今年3月份,通过与淘宝生活节合作,银泰新增加了100万名会员,而过去十多年经营,银泰也不过发展了150万会员,但一个值得推敲的细节是,通过网上增加的会员,其后续活跃度如何?银泰商业方面并未有更多披露。
“要做O2O,流量只是一个方面,对于商户而言,客户留存度和活跃度,才更为重要。”前述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如是告诉记者,后续包括会员体系营销、管理等,都是颇为复杂的商业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电商而言,特别是非标产品,除非窜货,在品类、数量、款式、价格方面,线上线下有非常大的差异。双方并未透露打通商品库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不过,阿里方面人士表示,阿里巴巴在商品库管理上,已经有10年的积累和经验,作为重要的“端”之一,阿里云也将为此次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艾瑞O2O行业分析师杨阳认为,阿里入股银泰,也与整个O2O概念和布局有关。“目前腾讯已经与王府井等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推广微信支付;获得腾讯投资的京东,最近又通过联手万家便利店,推进本地生活O2O。”
巨头拼抢线下资源
随着阿里入股银泰商业,O2O圈地大战日趋升级。
在此之前,互联网巨头主要是通过与实体零售合纵联合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互联网服务。
虽然还只是圈地阶段,但巨头已开始在O2O领域“交火”。3月份,阿里联手多家百货、KTV、影院、餐厅等推出“3.8生活节”的同时,百度半路杀出,推出了自己的“3.7女生节”,其合作业态与阿里基本相似,但价格、折扣略低于阿里,与对方形成对垒之势。
随着竞争的升级,巨头已不再限于简单的合纵联合,开始真金白银投资入股线下实体零售。其中阿里去年底斥资28亿港元投资海尔电器,今年又入股银泰商业,成了首个深度介入百货行业的互联网巨头;相比阿里,距实体更为遥远的腾讯,今年初也斥资15亿港元投资地产商华南城,其主打概念,也正是线上线下融合的O2O。
面对竞争,阿里方面坚称,自己在O2O推进方面,更有优势。“O2O不是说,一端流量,一端支付,这就是一个所谓闭环,就完事了。”前述阿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更重要的还是能够把握和满足商户需求,“阿里做商业这么多年,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服务和设施开发,都已经非常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围绕O2O巨头都进行了投资并购合作,但无一例外的,均否认自己是画地为牢,而是希望打造开放平台,希望第三方和其他行业接入。前述银泰和阿里方面人士都表示,虽然双方达成入股协议,但对于第三方合作,应该不会有影响。
“王府井、银泰等几家大型百货,都是BAT以及电商企业重点关注和布局的企业。”杨阳表示,入股银泰,阿里已经抢先一步,但会员、商品信息打通,实现同步、同价,依然面临挑战;同时,其他巨头,后续是否会有更大的动作出来,也值得关注。
作者/来源:张晓斌 华夏时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