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10年前,思科以知识产权之名发动了针对华为的第一场战争,怎料阻击不成反助华为开启了全球崛起之路。10年后,华为中兴再遭美国国会阻击狙击,谁是幕后推手?谁又是受益者?
思科运作“华为中兴事件”
10月11日,《华盛顿邮报》在一篇题为“华为的美国竞争对手参与推动对其审查”的报道中写道:一位熟悉思科销售战略的匿名人士透露,2011年9月思科曾在业界广泛散发7页文件名为“华为和国家安全”,文中称,“对华为的恐惧正在全球散播,华为难以脱离其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尽管其公开否认”。鼓动美企不要和华为合作。
“美国对华为的怀疑意味着思科和其他公司的机遇”,《华盛顿邮报》称,国会山3个国会办公室的高级工作人员都证实,大量美国高科技公司曾向国会游说,用思科公司文件一样的措辞,要求加强对华为的审查。
国会议员中有73位在华为的美国最直接竞争对手——思科集团中拥有投资。记得今年4月当思科全球CEO钱伯斯被媒体问到最担心哪一家企业时,钱伯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个问题很简单,25年前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最大竞争对手会来自中国,现在来看,就是华为。”
全球知名行业媒体CNET将此次事件比喻为思科与华为、中兴的障碍赛,并评论表示:“思科有可能成为调查背后的最大受益者,在过去长达10年的交战中,思科往往在背后给华为抹黑。”
10年前谋划知识产权大战 策略失败
2003年1月23日,思科公司在美国指控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美国分公司盗用部分思科的IOS(互联网操作系统)源代码,并应用在其Quidway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操作系统中,对思科专利形成至少5项侵权。思科声称,此次诉讼旨在寻求法律禁令,以制止华为对其知识产权继续进行侵犯,并弥补华为的非法侵权行为对思科所造成的损失。它请求法院下令禁止华为出售这些侵权产品,并要求华为给予经济赔偿。
美国时间2004年7月28日上午,华为、3COM、思科系统公司共同向美国德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申请,终止三方各自提出的诉讼及反诉讼请求。法院据此签发法令,终止思科公司对华为公司的诉讼,最终全部解决了该起知识产权案件的争议。法院裁定,思科今后不得再就此案提起诉讼或者以相同事由提起诉讼,并且各方的律师费用、诉讼费用及相关其他费用都由各方自行承担。
在保密协议的约束下,思科与华为虽然在各自发表的声明中都强调了不同的立场,这场历时一年半、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中美IT知识产权第一大案终以和局结束。但是,实质上,思科期望利用知识产权来狙击华为的策略彻底失败。
10间年此消彼长 华为思科王者之争
谁也不能否认思科曾经的辉煌。2000年3月27日,思科总市值达到5550亿美元,一度超过微软(微博)成为美国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然而好景并不长,2010年思科收入432.18亿美元,10年间只是增长了一倍,而2011年底,思科的市值已经跌破1000亿美元,不到高峰期的1/5左右。
比较一下华为,2000年,任正非写下《华为的冬天》的时候,华为的销售收入不过220亿元人民币,海外销售额只有可怜的1亿美元。而2010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增长了7倍,高达1852亿人民币(280.6亿美元)。共拥有来自15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名员工,10年增长10倍以上。专利方面,华为每年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用于预研、标准及专利工作,2006年华为提交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575件,超过思科2.4倍。
10年间,华为员工数已经超越思科,而按照增长率以及利润计算,双方实际的市场价值目前也应该是旗鼓相当。所以,未来的3年到5年将成为华为和思科谁是全球市场的王者之争的关键时刻,思科选在这个时候挑起阻击战,可见其“司马昭之心”。
思科究竟为何不惜一切手段死守美国市场?我们以数据说明。截至到2012年7月底的2012年财年,思科年收入460.6亿美元,毛利287.1亿美元(毛利率62.33%),纯利80.4亿美元(利润率17.46%),而同期华为利润率为9.1%。美国市场收入占思科总收入比例高达60%,美国市场成为思科维持高利润生存的核心支柱。一旦失守美国市场的垄断性地位,将对思科一贯的高额利润产生冲击,造成利润大幅下滑,必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价值观失守:以政治手段打击竞争
这次华为中兴事件最大的启示就是美国和思科价值观的失守。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6.14,-0.07,-1.13%)技企业以更开放、更创新、更公平的精神状态去迎接这场洗礼。
事实上,华为中兴事件是美国真正衰落的标志性事件。当美国在自己最强大、最具全球性竞争优势的高科技领域,也不得不依靠冷战思维的政治手段来硬生生保护自己、打击竞争,正说明了美国的衰落趋势已经进入最深层次。
当年以知识产权名义起诉华为,起码还是端得上台面的市场行为,今天的苹果和微软等也还在屡试不爽。但是,作为硅谷最重要的公司之一,今天的思科需要借助政治维护自己在美国市场的优势地位,标志着已经开始丧失硅谷精神和互联网精神。这种行为得到的是今天短暂的得利,失去的将是长久的未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