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美国制造业联盟强烈谴责加州政府,把连接旧金山-奥克兰的海湾大桥重建工程东段项目,分包给了中国公司。“海湾大桥:100%中国钢铁”的惊悚标语,被该联盟赫然印在以五星红旗为背景的巨型广告牌上,并配上该组织发起的“应在美国制造”运动的网址,矗立在海湾大桥东段的末端。该组织的执行总裁斯科特•保罗说,这是一个“失败的象征”,分包给中国公司是“愚蠢、短视”的行为。据悉,该广告牌将至少竖立3个月,意在告诉美国政府和民众“美国制造”有多重要。
仅仅因为使用了中国钢材,部分结构由中国制造,海湾大桥便成了美国丢失就业的标志和“美国失败的象征”,这种说法让人匪夷所思。更令人惊讶的事实是,这座桥的修建是个国际合作项目,日本、英国、韩国、中国和挪威均有参与,远非广告牌所说的100%中国钢材制造,70%的钢材实际上是美国制造。
该组织用错误的信息,恶意误导美国公众,实为炒作“封杀中国制造”的话题。众所周知,美国农产品是世界贸易上补贴最多的出口商品。美国对自由贸易“用之如珍宝,弃之如敝屣”的态度,让它对中国的义愤填膺显得有些荒诞可笑。日本TBS电视台27日说,这是美国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满情绪的体现。德国财经网27日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让美国不服气,从各个领域进行反击。
诚然,在当下美国制造业形势低迷,大量低端劳动力急需就业的形势下,“中国制造”太容易成为美国民众不满情绪的“靶心”。而日渐临近的美国大选,更让“中国制造”成了美国诸多经济问题的替罪羊。近期,美国就接二连三地对“中国制造”作出反倾销或反补贴裁决。日本TBS电视台评论说,大选来临前,更多民意“被利用和放大了”。《西澳大利亚人报》说,奥巴马和共和党人竞相指责中国制造以取悦选民。
除美国总统大选外,国会众议员和三分之一的参议员今年也面临换届,从白宫到国会均竭力打造公众利益捍卫者的形象。而在美国部分政界人士眼中,以创造就业为由,祭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是争取选民最有效的手段。
强硬的表态背后往往只有务实的选项。中美经贸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这点美国政界和商界很多人士心知肚明。多数专家也认为,中美贸易今年可能进入多事之秋,但不会升级为贸易战。相信大选之后的美国新政府,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会有更加务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