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日本电子巨头最新财季集体亮红灯
松下净亏304亿日元 日立盈利同比跌96.6% 索尼净亏155亿日元
夏普营业利润同比跌84.4%。 东芝营业利润同比跌87.8% NEC上季亏损194.4亿日元
富士通亏损171.4亿日元
传统商社模式下,曾经左右全球IT市场的日本电子产业巨头,如今个个呈现一种衰落迹象。亏损、卖资产、出售,更多打着战略合作、联盟形式躲避着压力。
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的惨相:联想并购NECPC、深天马并购NEC小尺寸面板、索尼将旗下工厂委托给富士康、海尔并购三洋白电等。
两天前索尼再度宣布,将重组电视机业务。而昨日,日立公布类似策略,它强调,本财年将外包所有电视机生产,并透露因不堪价格竞争,旗下电视销售萎缩。
如果再去看看财务面,日本八大电子企业几乎发出利润大跌警报。这比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后的反应更为惨淡,那个财年,几大电子企业的净亏达1.91万亿日元,创下2001财年科技泡沫后历史最低。
这已是挣扎后的局面。2008年以来,东芝、日立等公司纷纷更换了领军人,欲重振日本电子业雄风。要知道,即便5年前,在家电终端、消费电子战线,日本几乎是全能冠军。
面对新的一幕,日本民众有恐慌,但仍在努力维护着面子。当联想、天马落实收购时,日本媒体不用“收购”二字,而强调所谓“合作”。不过,上周,当海尔宣布将收购三洋白电后,日本经济团体终于忍不住地用了“沦陷”一词,并嘲讽松下“给竞争对手雪中送炭”。
这让不断盘下日本产业资源的中国人顿生自豪感。本地媒体频用“挥军”之类的词汇形容收购行动。看起来,过去借助商社模式在全球攻城略地、无往不利的日本电子巨头,实在没了多少尊严感。
谁让它沉浸在封闭的体系呢?商社模式下的企业,一大特征是,在日本当地可以自由竞争,但是面对海外,在背后相对统一的资本平台、细密的水平分工支撑下,它们处处打群架。过去多年,最喜欢的手法就是假装以技术换市场,然后呼唤同伴前去攫取利益。这类合作案在中国大陆曾留下许多烂摊子。
如今可是开放时代,这种模式在新的产业分工面前,已失去往日魅力。而在遭遇金融危机、大地震及全球通货膨胀局面后,日本电子企业巨头群更是无法固守过去模式。
笔者也带有一丝乐观,尤其看到中国企业不断接盘。但是,乐观之余,凉意更多。因为,我看到,除了宏观及不可测因素外,导致日本巨头直接沦落的,并非是中国大陆企业,而是美国、韩国企业,尤其是苹果与三星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