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赛百味(Subway)在美国宣布旗下的门店数量超过麦当劳,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餐厅。虽然门店数量差距不大,但这则消息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华尔街日报》在视频新闻中说,麦当劳丧失了快餐业王者地位,但麦当劳的发言人只是不咸不淡地回应,“我们致力于做得更好,而不仅是做得更大”。这个消息在中国同样也引起了关注,只不过焦点刚好和美国市场上的情况相反——赛百味在中国门店数目只有200多家,麦当劳则超过了1000家。
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主”地位,对于在美国已接近饱和的连锁餐饮产业来说非常重要。美国的高失业率和经济不确定性,对本国的餐馆行业冲击很大。因此,连锁餐饮巨头为实现增长越来越寄望于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赛百味同样觊觎中国市场,赛百味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到2015年有望增至500家。
如何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对于赛百味在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肯德基和麦当劳所两家西式快餐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赛百味主打的三明治能否能吸引中国食客,“本土化”也是赛百味的发展战略。
说到西式快餐的“本土化”就不得不提到肯德基。肯德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断在收缩,而在中国却风生水起,就是得益于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本土化”战略。
现在,赛百味也在尝试——他们推出了烤鸭三明治。赛百味上海发展商大卫·凯尔说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访时,以宏观的角度说:“中长期来看,深入并融合进当地市场绝对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部分。”
但这只是赛百味的一个小尝试而已,从长远来看,它并不愿意低估中国人对外国口味食物的接受程度。《财富》杂志2005年采访了一个在北京加盟赛百味的外国人白杰夫,他谈到中国人的口味时说,应该耐心等待,而不应该简简单单地迁就中国消费者。他说过段时间,三明治就应该能被大众接受,他举出的一个例子是“当初根本卖不动的金枪鱼沙拉目前销量排名第一”。杨继宏也认同白杰夫的观点,他认为赛百味需要做的,就是“做出最好的产品”,然后给消费者一个选择。虽然这样花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能够培养自己的消费群,相对而言,也就使得赛百味的消费群更加稳定和清晰。
而赛百味本身具备的DIY特质也被认为是吸引中国消费者的一个手段,“你在别的地方吃东西时,可能只是被动地点餐,然后就餐。但在赛百味你可以自己选择面包、蔬菜、酱料,DIY成一个三明治,这种沟通和制作体验其实是相当不错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