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棉价大涨是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一个典型现象,不过以棉花为主要生产原料的服装价格波动并不明显,而是在保暖内衣价格上却得到了体现。
保暖内衣是冬季防寒必备品。11月份,北国进入冬季,东北部分地区已经出现降雪。温度的下降必然会推升保暖内衣、棉服、羽绒服等产品的热销。保暖内衣商家也随着市场越做越大,市场秩序逐渐规范,市场竞争从科技战走向品牌战。
玩概念须实打实
保暖内衣的营销充斥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容词与名词。保暖内衣打科技牌,并不新鲜。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规范市场,媒体每年都对这种过分宣传曝光,但商家始终势头不减。
比如之前流行的大豆蛋白纤维内衣,号称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滋养肌肤的独特功效。而一位纤维专家告诉记者,“大豆蛋白纤维内衣”最多也只含有30%左右的大豆纤维,其余大部分都是化纤聚酯。大豆纤维的确具有良好的保暖性、亲肤性和抑菌功能,但是所谓的滋养肌肤功能并不可信。
2004年,针织保暖内衣标准首次制定,当时保暖内衣市场正是处于概念纷乱、竞争无序的局面。目前该标准虽然已经执行六年,保暖内衣品牌之间的竞争仍未摆脱概念营销。就保暖内衣标准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的刘女士。刘女士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已经下发了针织保暖内衣标准修订的通知,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开展修订工作,下半年发布新标准。目前执行的仍是《FZ/T73022-2004针织保暖内衣》标准,其中规定“保暖率”不得低于30%。刘女士介绍,保暖内衣主要的特性标准有保温率和透气性,一件舒适的保暖内衣是这两个指标最佳配合的结果。
《针织保暖内衣纺织》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属于国家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企业可以自行制定企业标准,但是不得低于国家的推荐性标准。对于目前保暖内衣概念花招频出的现象,刘女士认为,企业对保暖内衣各种新科技的宣传应该出示权威证明,能够确信其宣传属实,而且百货商场、超市等卖场也应该在这方面严格把关,不实宣传的产品不能销售。
记者在北京家乐福某店调查后发现,绝大部分保暖内衣并没有标识出“保暖率”这一重要指标,销售员甚至并不了解什么是“保暖率”,消费者对此也很模糊。在记者随机采访的七名消费者中,皆表示选购保暖内衣时看重品牌,注重材质、薄厚和手感,而对于保暖内衣厂家宣传的各式科技概念,仅有1人表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