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从泉州几大银行了解到,ABC、图图、永高人、卡西龙、骆驼、兰猫、乖乖狗、万泰盛等多数童鞋品牌都已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额度从上百万到上亿元不等。
泉州童鞋企业遭遇融资难题
儿童用品企业——博士蛙日前成功上市
2010年是泉州儿童产业的品牌爆发年,新的、老的,洋的、土的,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
据统计,中国1~16岁的儿童有3.8亿,每人消费6双鞋,就有1824亿元的市场;而类似计算,童装则有3040亿元的市场,包括书包、袜子等配套,业界预计中国的儿童产业有近5700亿的市场。究竟泉州儿童产业如何争抢5700亿蛋糕?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一本账。
即日起,本报推出“2010年泉州儿童产业报告”,分别从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资源整合、低碳科技等角度,对泉州儿童行业现状进行深度剖析。
年初,民生银行破例为泉州童鞋行业授信1亿元,并针对童鞋行业推出“产业链融资方案”。就在“产业链融资方案”备受安踏等大品牌欢迎之际,泉州童鞋企业却无人问津。对于遭遇资金瓶颈的童鞋企业来说,这是为何?
本月,利用“乖乖狗”福建省著名商标做质押,福建泉州南琦鞋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工商银行1500万元的贷款额度,创下泉州童鞋行业商标贷款的先河。究竟商标贷款能否成为泉州童鞋企业融资的另一条通道?
和大鞋相比,泉州童鞋界要想展翅高飞,最直接的瓶颈就是资金问题。如何利用更多的渠道为企业融资,值得业界深思。
产业链融资遭遇现实尴尬
得知民生银行推出产业链融资方案后,多数童鞋企业老板都很开心,因为这一模式被安踏、特步、361°等企业证明是“非常有效拓展终端的融资渠道”。然而,开心没有多久,他们就被拉回了残酷的现实。
晋江华坤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华就是多数曾对产业链融资很感兴趣的老板之一。据悉,产业链融资因企业不同而异,最通俗的版本,就是经销商、代理商贷款发展终端,企业为他们担保。“然而,一仔细推敲,再和代理商一沟通,就知道没戏了。”朱建华说,“我愿意,银行也愿意,但是代理商不愿意啊!”
据悉,泉州童鞋企业和外地代理商的模式多是“先铺货再付款”,“本来代理商拿货就是先欠企业钱的,现在让他先借银行的钱付款给企业,可能吗?哪个代理商会这么傻?”朱建华一语中的,“再说,一个好的代理商手中都有好几个童鞋品牌在做,对你稍有不满意,就直接结束了你的品牌代理。这让企业很被动。这时,如果你再让他们来贷款,直接就吓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