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当前,世界产业竞争格局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消费者主权的极大彰显,鞋服品的大众消费成为企业面对的巨大机会和强大压力。消费者要求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整个鞋服产业链条就必须围绕着这个市场权力主轴运转。如今,当涨薪从星星点点的劳资博弈演变为燎原之势,依赖廉价劳动力的鞋服产业也迎来了偃旗息鼓的倒计时。
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中国是否正在失去长期以来吸引外资入驻的优势?作为舆论热炒的焦点,富士康“将生产线向越南、印度转移”、“部分搬迁至台湾地区无人工厂运作”的报道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国制造”的发展史上,富士康员工接连跳楼事件似乎已然成为一道分水岭。更有报道称,曾踏着“国际产业转移”节拍来到中国的制造业、纺织业等正以“加速度”向东南亚、南亚等人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继续它们的转移之旅。
老板追利润,工人求涨薪,这都是追求“最大化”的合理要求,无可非议。关键是建立一个公正而常态的博弈与谈判平台。大陆已进入劳动力成本面临全面重估的新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给曲线已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无限供给转化为有限供给,这就需要谈判,大家要开诚布公。
另外,企业在面临成本上升的挑战时,也会调整战略,在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从成本高的地区转移到成本低的地区,优化产业的地区结构。这种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为高成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腾出空间,也为低成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引入新源泉。
涨薪潮流促进内需发展
回顾年头至今,包括百丽(1880)、达芙妮(210)、利信达(738)及九兴控股(1836)在内的内地鞋业股的股价表现均优于大市,分别涨21.19%、33.12%、54.70%及6.53%。同期恒指跌4.16%。展望未来的投资前景,交银国际给予九兴控股「长线买入」的评级,高盛则给予百丽「买入」评级。
交银国际的报告认为,内地鞋业的出口需求正在逐渐恢复,但长期增长放缓。行业上游制造加工企业以「量大价低」的旧模式经营策略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品牌价值才是突围路径。同时,积极打造强势品牌,建立完善的零售网络,将是打入行业下游的开路石。
在产业配套、规模生产、工人整体素质以及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综合作用下,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仍具有很大竞争优势,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很难在短期内复制中国当前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补偿性涨薪
更耐人寻味的是,嗷嗷喊涨的企业薪酬其实只是“补偿性涨薪”。有数据显示,中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从1995年的51%下降到2007年的39%,同时企业盈余则从23%上升到31%。根据长期研究中国劳工问题的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潘毅测算,在深圳每人每月最低生活工资标准应为2293元,而富士康涨薪前一线工人收入仅在1500元-2000元。多位观察人士都认为,富士康一周内达122%的薪资涨幅其实只是一种“补涨”。
纺织服装皮毛行业是劳动力最密集的行业,其平均工资最低,工资成本占营业总成本的比例最高,对人力成本变动的敏感性也最强。国金证券分析师张斌认为,短期纺织服装等行业将面临痛苦转型,“这些行业的竞争原本就惨烈异常,中小企业尤其多,而竞争中‘同归于尽’的价格战本就建在劳动力成本、税收等差异之上,工资逐步上涨后,竞争力差的小企业最终可能关闭。”
劳动力成本上升将逼迫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并通过行业洗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王汉峰也预计,中国传统制造业领域,包括钢铁、煤炭、建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行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将密集发生,已经处于行业龙头地位、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状况相对较好的企业则将受益于这种趋势。
加薪导致鞋服企业的生产成本发生变化,成本提高会促使整个行业重新洗牌,竞争加剧,一些没有实力的小企业可能被淘汰,有实力的大企业就会加大研发力度,实施兼并重组,有利于部分企业做大做强,使整个产业的企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都更加优化。
加薪是提高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的末期,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从外需主导型发展模式向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在目前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注意加薪幅度的合理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