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烈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成为企业间的全产业链竞争,物流配送作为距离终端最近的一个环节,往往却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点。甚至个别专家指出,未来的商业竞争结果取决于企业最后一公里的优化程度。
激烈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成为企业间的全产业链竞争,物流配送作为距离终端最近的一个环节,往往却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点。甚至个别专家指出,未来的商业竞争结果取决于企业最后一公里的优化程度。
在6月11日中国仓储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仓储业大会”上,来自上海、北京等多家知名零售企业的负责人,就自己企业在城市配送实践过程中的新技术使用、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等一些心得与体会,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城市配送 技术先行
上海百联配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庄敏智
百联旗下大卖场的多数商品一直由供应商直接送货。要货慢、送货难、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2005年百联开始尝试为华联吉买盛、世纪联华进行商品配送,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首先通过实现自动补货,提高门店订货满足率,对门店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推进X-Docking(经过型)配送方式,也称为零库存的配送方式,保证24小时之内实现将商品从仓库中发出,并送到门店。第三,及时满足DM,团购的特殊要货。第四,RFID技术的应用,让收货和上架作业效率提升幅度超过70%,并且实现无纸化操作,降低使用成本。第五,优化退货流程,通过“门店退货校验码”、“供应商退货不及时扣回单政策”,不仅提高了商品的周转率和门店订单满足率,而且减少门店自备库存,降低物流成本。
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百联物流基地占地约8万平方米,已建成库房面积4万余平方米,为百联集团内外企业提供物流配送,年配送能力达30亿元。
虽然百联已积累了一定的城市配送经验,具备一定的运作能力,但是与真正建立其完善的配送体系还有一段距离,除了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成熟的运作、管理团队对于做好城市配送也起着重要作用。
项目建设 谨慎对待
物美集团供应链管理部副总监 冯劭桐
建物流配送中心是为满足不同类型店铺的配送需求,提高店铺的订单满足率,统一集团库存管理更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实现产地采购和基地采购支持大宗促销。然而目前没有任何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方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只能局限物流仓储、运输层面,而牵涉到供应链方面,包括采购、订货又容易造成一些误会。
自建物流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规划商时一定要谨慎,往往国外的规划商对国内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甚至出现与实际情况偏差甚远,尤其所谓国外大的规划公司在规划设计时会提出各种理由,然后狮子大开口动辄要价几百万元,但深入则无法提出具体的计划,因此在选定规划商时一定要让其整个计划落实到人、天、日。并不是国外的就一定好,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规划商一定选择了解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
第二,由于二次开发往往是不稳定的,所以一定要确定软件的功能性是否满足建设需求,尽量减少二次开发。在选择设备商时可以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优先,同样,在集成商的选择上要选择愿意开放源代码和提供开发工具包的企业,否则当项目实施结束之后,遇到问题不能事事找设备商解决,所以愿意为企业提供源代码以便自行解决的开发企业便是最佳选择。
第三,设计单位要有现代物流中心设计的先进理念,否则一开始在理念上就落后,而且在标准的制定上一定要留有余地,为今后数年业务开发留有可扩充的空间。由于人力资源成本高,在设计时一定充分运用机械化,降低人员成本。
最后,一定要设定上线实施的里程碑,包括基础文档的保管,日后出现问题便于问题的追溯和解决。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专家、顾问做好知识平移、转移,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当项目实施结束,专家、顾问以及规划商撤出之后,才能独立进行运营,遇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
管理从严 控制从紧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仓储经理 李金泉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保证有效完成超市发公司内部连锁店商品的配送,实现与连锁店信息系统时时对接,提高运营效率,超市发在2001年成立配送中心,现有商品配送基地3万余平方米, 2009年实现配送额9.2亿元,配送商品659万件,包括宣化、张家口地区、承德地区外埠连锁店的商品配送,都实现了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和管理信息化。
与武警部队结成共建单位,实行军事化管理也是超市发的一大亮点。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制度,针对配送中心的特点制定、执行适合日常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提高技能水平。
超市发的物流配送严格按照完整的作业流程执行,首先通过商品的收货与保管,填写《商品验收不合格记录表》,严把商品质量关。其次,调度通过EOS系统确认连锁店要货信息,并严格按照程序对商品进行复检,核对商品信息,合格后转交组配员进行装车作业,并遵循装车作业包装箭头向上、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固不压液、易碎商品单独存放原则,确保商品完好送达,降低商品损耗率。同时,在商品送出后,定期对连锁店进行回访,征求意见,持续改进。此外,为合理控制成本,还严格预算费用管理。
此外,为提高配送能力,加大对外埠配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延伸发展,尝试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解决应急、节日配送集中所出现的困难,避免资产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