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科技连续两次宣布大幅加薪。作为全球电子代工龙头企业,富士康加薪动作如此“猛烈”,其示范效应已经引起行业乃至全球震动。应该如何理解富士康的加薪?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近日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科技连续两次宣布大幅加薪。作为全球电子代工龙头企业,富士康加薪动作如此“猛烈”,其示范效应已经引起行业乃至全球震动。应该如何理解富士康的加薪?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只能忍受的“地震”
6月2日富士康宣布,深圳厂区一线作业员6月1日起将获得加薪,幅度超过30%。富士康表示,这是基于物价、生活费用上涨、集团整体经营状况做出的决定,此外,加薪将让员工在减少加班下也能增加收入,并拥有足够的休闲时间。
过去几个月,富士康深圳厂区接连发生12起员工跳楼事件。有媒体报道立即指出,加薪是富士康的危机处理方式。
然而不到一周,6日,富士康宣布再度加薪。若考评合格,深圳厂区一线作业员薪水将由1200元提升到2000元,增幅超过66%。
针对富士康薪资连二涨,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解释,以前鸿海在拟定薪资结构上,走的是跟随者(follower)路线,多半依据市场平均薪资再做微调,但第5跳后,我重新思考,发现90年代的员工要的是更有尊严、更有希望的工作,在想通这件事后,鸿海决定由从前的“跟随者”转型成为“破坏性的创新者”,以后的薪水水平希望可以与国际级的企业比美,让鸿海真正成为一个“愿意付得起高工资的领航者”。
郭台铭还强调,“鸿海调薪做的是符合潮流的事,调薪绝对是健康的”,“与其一次调一点,还不如一次涨足,反倒有助于凝聚向心力。”
有大陆权威媒体评论也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必然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这可能构成负担,但也会吸引到更多务工人员。同时加薪也可以“倒逼”企业技术革新,创新管理,实现产业升级。
如此看来,富士康加薪有“顺势而为”的意味。
富士康顺势而为的,也包括公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6月8日,郭台铭向媒体开放鸿海股东大会。他在会上表示,富士康将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发展无人生产线;至于劳动密集型、自动化程度较慢的工作,就迁到中国中西部,这些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做了。
生产线西进和产业升级都是台商面对人工成本上升,进行产业调整的手段。
英业达替惠普代工笔记本电脑,董事长李诗钦对媒体表示,富士康加薪事件爆出,工厂将加速移往内陆,英业达重庆厂区的建置顺利进行,估计11月即可进入量产阶段。
在大陆雇有3.5万名员工的全球最大电脑键盘制造商群光,也准备前往重庆觅地建厂。该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吕进宗告诉媒体,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途径,我们当然会受冲击,但是要赶快调整。
将生产线复制到西部毕竟是被动做法。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明璋向媒体表示,台商必须体认,转型升级是不得不走的路。企业应该早下苦工夫,不断创新产品,这样既能摆脱微利的压力,又能创造价值,自定游戏规则。
《联合报》文章也指出,台商不能再因循走老路,大陆不再是低制造成本的生产基地,不再是不要求环保,不再是重资本家、轻劳工权益的地方。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朱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富士康加薪引发的群体效应,将推动包括台商在内的企业应对人工成本增加,加紧谋求产业升级,加速我国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