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科技连续两次宣布大幅加薪。作为全球电子代工龙头企业,富士康加薪动作如此“猛烈”,其示范效应已经引起行业乃至全球震动。应该如何理解富士康的加薪?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留下还是回流
除了“西进”,台商“回流”也是此次加薪事件凸显的话题。
日前,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焦佑钧向岛内媒体表示,富士康加薪意味着大陆生产成本不断上扬,在成本考虑下,未来三五年内,台资电子工厂离开大陆将不可避免。他表示,公会将推动台湾电子业“南进策略”,率台资电子工厂前往印度、印尼、越南等其他生产成本更廉价的地区。
另外据岛内媒体报道,目前有意回台投资的电子企业至少有3家,就连鸿海集团也要岛内经济主管部门协助寻找新厂址,发展高阶生产线。一时间,台商会否大批回流成为岛内舆论话题。
6月10日,台湾裕隆集团总裁严凯泰在“2010台湾浙江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上表示,企业的经营不是只看薪水而已,外界最近一直在讨论大陆员工加薪潮,认定台商都该撤离大陆市场,这种论调“很肤浅”。他还说:“市场还是在那边,大家还是要在那儿立足……怎能说薪资变高就要撤退了?开玩笑嘛!
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黄茂雄也表示,现在台湾的薪资还是比大陆高,他不认为大部分台资企业会回流。
有岛内经济主管部门官员也对媒体说,大陆台商要回流台湾,就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否则就没有回台设厂的必要,因为岛内人工仍然高于大陆,在岛内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没有竞争力。
朱磊告诉记者,因所处行业不同,台商针对回流,反应不一而足,但是回流岛内绝不会成为主流,因为岛内除了租税轻以外,缺少其他优于大陆的投资条件。他还认为,劳动密集型台资企业加速向大陆中西部布局是必然趋势,那里的投资环境要优于越南、印度等地。
两岸经贸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依存度可谓越来越高,大陆市场占台湾出口的四成多,岛内上千家上市上柜公司几乎都有在大陆投资设厂,不少企业的大陆出货比重早超过公司的五成以上。岛内舆论指出,“富士康效应”引发的波涛,将如何冲击与改变两岸经济形态、台商版图、甚至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力消长,值得各界关注与及早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