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产运动品牌界诞生了第六位“上市鞋服王”——匹克正式登陆港交所。联系到国内外体育品牌今年中期业绩表现和在国际上的“上镜率”,几乎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国产品牌正悄然上位,体育用品行业已现“国进洋退”趋势。
国内外体育品牌表现两重天
匹克是继中国动向、李宁、安踏、特步和361°之后,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第6家国内运动鞋服企业。超出此前预期,匹克此次IPO将募资17亿港元。
清华大学市场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学宝表示,国内运动品牌陆续上市,说明其在与国际品牌的对抗中,竞争力已有了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国产品牌的中期业绩也令业界侧目。安踏净利润6.08亿元,同比增长40.1%。李宁净利润增长41.6%至4.73亿元。
几家欢喜几家愁。国际运动品牌最主要的代理商百丽的半年报显示,耐克和阿迪达斯收入为33.2亿元,同比仅增长2.5%。匡威和锐步等二线运动品牌上半年收入仅有6.3亿元,同比减少11.3%。
事实上,上半年阿迪达斯全球各区域的市场都陷入泥潭,耐克也关闭了在华惟一的自有工厂。2009年6月到11月,耐克服饰订单金额同比减少12%。此外,日本最大运动品牌美津浓,关闭了在华亏损的200家店铺。百丽、达芙妮等则纷纷将“淡出”国际运动服饰代理业务。
三要素决定品牌的发展步伐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国际大鳄盛颜难再,而却让国内品牌高歌猛进。
北京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易晓俐表示,金融危机之下一些进口大单被取消,在国内市场上,阿迪达斯、耐克市场占有率降低。而整体购买力的下降却使得更具价格优势的国产品牌受到了市场的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