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媒体报道,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香港16万公务员面临冻薪或减薪。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9日表示,全体政治任命官员愿意与市民共度时艰。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也表达了愿与市民共度时艰减薪的类似意愿。
据媒体报道,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香港16万公务员面临冻薪或减薪。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9日表示,全体政治任命官员愿意与市民共度时艰。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也表达了愿与市民共度时艰减薪的类似意愿。
尽管香港公务员薪酬是否调整还没有最后定论,而且减薪幅度和形式也有待讨论和磋商,但是态度决定一切,香港官员“愿意与市民共度时艰减薪”的表态已经体现出公务员的一种责任担当,相信香港市民乐于见到这样的承诺,香港社会及经济也会因此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笔者以为,公务员的责任担当将是香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武器,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香港公务员就带头减薪。
虽然公务员薪酬不是社会人群中最高的,但却是最稳定的;虽然公务员也面临着生活支出压力,但特殊的公共角色决定了公务员薪酬大体上要与社会人群保持一致。甚至来说,在国际金融危机这样的困难时期,公务员薪酬低于社会人群收入都不为过。社会人群被裁员、减薪后,承受的是经济与精神双重压力,而公务员只是减少了收入而已。
其实,放眼世界目前有不少国家的公务员已经减薪,比如,2009年新加坡所有政府官员减薪,幅度达11%至19%,而且职位越高减幅越大;再如,韩国政府冻结了公务员2009年的工资和一切加班加点补贴。显然,现代政府应对危机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公务员以身作则,与国民共度时艰,而且这也是公务员的义务。
困难时期,公务员减薪有一定的好处:可减少财政开支用于改善民生、刺激内需;让公务员过过“苦日子”,可增强公务员的忧患意识;可增强公务员与公众的血肉联系,利于社会和谐;甚至还可以为不正常的“公务员热”降降温,以促使人力资源合理化配置。总之,公务员损失的是“小钱”,而政府收获的却是无法估价的民心。
但反观我们不少地方的公务员,不仅没有减薪,奖金、福利一个子儿也不少,更让人惊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为名,变相为公务员加薪,某地公务员平均每月工资增长达300元。至于公务员的灰色收入、职务消费等,有没有减少不得而知,但从媒体的各种报道来看,与公众的期待差距较大,比如,各种公款消费的红头文件、问题官员家中搜出的巨额现金就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的公务员为何不效仿新加坡、韩国?这是不少人的疑惑。笔者以为我们的公务员不减薪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但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不需要通过公务员减薪来省钱;其二,既有可能认为公务员工资不高,也有可能是出于稳定公务员队伍的考虑;其三,可能把公务员当成了拉动内需的主力军;其四,公务员有加薪惯例,却没有减薪惯例;其五,大概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不差钱”,自然不需要如此做。另外,减薪的决策权力集中在政府手里,他们当然不愿意主动减薪。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强调公民意识与公民责任,但观察现代社会就会发现,公务员责任往往比公民责任更重要。从香港公务员的减薪趋势和香港官员的公开表态来看,危机关头最应该考验的是公务员,最应该为公共利益牺牲部分个人利益的也是公务员。因此,我们有必要为香港公务员主动担当公共责任而鼓掌。
其实,我们仅鼓掌还不够,理应将香港公务员的责任担当当成一面镜子,来看看我们是否在制度设计上为公务员减薪有相应安排?我们公务员的责任担当与香港有多少差距?即使说我们的公务员不用减薪,但应该对公务员的灰色收入、职务消费等加大改革力度,以便挤出更多的钱改善民生、应对金融危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