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你的客户吗?”
“了解!因为我们按规定做了风险测试……”
这是银行业人士与监管层之间的对话。
银行在出售理财产品前,要对客户进行风险测试。这种风险测试怎样做?是不是做了测试就可以规避风险,就可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记者为此走访了蓉城部分银行的营业网点。
记者调查
测试“走过场” 保守投资者也能买激进产品
中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而导致的纠纷事件在去年层出不穷,2008年4月11日,银监会发文对理财产品销售进行整顿,其中,银行应在“了解你的客户”基础上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测试被管理层所强调。目前,在销售理财品前进行风险测试已在各银行普遍执行,但是本报记者上周对成都市8家中外资银行多家网点进行调查后发现,风险测试在某些银行网点成为例行公事,部分银行网点甚至出现代客户填表的违规行为。风险测试这道“防火墙”,一定程度上讲已形同虚设。
地点一:三槐树街某银行营业网点
上周五上午,记者首先来到位于电视塔附近的一银行网点。记者表示,自己准备拿8万元投资一些收益相对较高的理财品。该网点的理财经理推荐了一款期限为3个月的非保本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并告知记者,要买这款产品,必须先做风险测试,“上面要检查的,测试合格了才能买产品!”
随后,记者拿到了一份“个人客户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报告”,在填写完8道选择题后,客户经理表示,记者属于“保守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严格来说不太适宜购买此前推荐的那款产品。看到记者有些失望,该经理表示,如果想买那款产品也不是没有办法,“要么您在测试结果下方的银行免责协议上签字,说明是您自己坚持要买这款产品的,出现投资亏损与银行无关;要么您就按偏激进型的标准,重新填写一份。”听完后记者表示,重新填写岂不是在弄虚作假?该理财经理答复,“如果你要买这款产品,就只有这个办法。”
地点二:红星路某银行营业网点
中午,记者走进了另一家银行的营业网点,在表明想购买一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后,该营业网点理财经理也向记者推荐了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并表示需要进行风险测试。
在答题过程中理财经理虽没有对记者进行答案的引导或者建议,但奇怪的是,记者填写完最后一题后,该理财经理看也没看,便立马收走了风险测试问卷,完全未告知记者的测试结果和风险偏好度。当记者提出要看一下测试结果时,该经理解释:“这个不能给你,我们要备案,总行和监管部门随时会检查!”
地点三:东大街某银行营业网点
记者又来到了第三家银行,准备开通网上银行办理基金定投业务。在填完一张“证券账户开通申请”表,并成功绑定了银行账户后,工作人员表示网上证券业务已经开通,现在就可以通过该行的网上银行进行基金、股票、债券等投资品种的交易了。记者咨询:“不是有文件规定,在投资前要做风险测试的嘛?”该工作人员答复记者,“不需要现场测评的,直接登录网银就可以测评风险了。你啥时买啥时做测试就行了!”
地点四:总府路某银行营业网点
随后,记者走进了总府路上的一家银行,记者向客户经理咨询,自己的一个朋友前不久接到了该行一名理财经理的电话,说其此前购买的理财产品漏做了风险测试,希望尽快补填一份。但朋友正在外地出差,是否可以由记者代他填写。该经理说,原则上风险测评问卷必须由投资者本人亲自填写,但基于记者的朋友情况特殊,私下同意由他人帮忙填写测评,并签字确认。“这个测试其实就是走流程,没啥实际用处。但上头有规定,测评的基本资料必须与投资者本人信息相符,因此你得签上你朋友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