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鞋网】“再也不用看老外脸色了。”熊代宇是成都美丽点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尽管开业的名品店并没有他公司的产品,但熊代宇仍带着团队前来 “扎场子”,同时也为自己即将启动的开店计划做进一步市场调研。
像美丽点鞋业一样,成都许多制鞋企业正憧憬着下一步的扬眉吐气,期待着成都制鞋业的转型发展。
模式转变
成都鞋业必须迈过的一道槛
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成都鞋企外销受阻。面临“生死劫”,成都制鞋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但由于过去过于依赖贴牌外销,成都女鞋品牌运作很不理想,甚至连家门口的大商场都难以进驻。由此,成都市和武侯区政府启动运营区域品牌——中国女鞋之都的全新营销模式,整体包装成都主要鞋企产品,以工厂直销价格出售成都造女鞋,以拓展全新的市场。
“我们将花大力气帮助鞋企开拓内销和外销市场,共同捍卫‘成都制造’。”武侯工业园管委会书记曾锦戈表示,管委会将向国内外全面推广、运营、管理中国女鞋之都这个区域品牌,同时对加入中国女鞋之都名品连锁店的女鞋品牌设定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不仅要保证女鞋品质过硬,而且加盟鞋企还要满足诚信经营等硬指标。
成都盛仙妮鞋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我们的品牌知晓度不高,但可以利用中国女鞋之都的品牌效应。”公司负责人很坦然,目前外贸单萎缩,但工厂逾千名工人不能没活干,盛仙妮被“逼”上一条充满希望却并不平坦的道路。
由于前期营销做了铺垫,中国女鞋之都名品店开业就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选购。“价格的确相因,样式也还可以。”家住科华北路的李梦娟说。据了解,名品店女鞋的价位基本都在200元左右。开业当天,四个店共售出千余双女鞋。
发展瓶颈
没有规模就没有生存
“这种价位吸引力还是很大的。”站在门口,熊代宇仔细观察着每一位进店选鞋的顾客。美丽点公司副总经理周乐成表示,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建,公司国内运营团队已组建,“五一”前后就要开店。“我们至少是七八家同时开业。”熊代宇说,工厂是以销量决定生存,所以名品店数量必须讲规模。(环球鞋网)
“要上规模才能保证工厂的正常生产,才能解决鞋业大量的劳动力。”彭军算了笔账:每个店月销售额20万元,一个工厂如果能有20—40家店,就能彻底解决目前工厂的生产经营,也就能稳住工人就业。据了解,中国女鞋之都名品店每个店的前期投入达50万元,上规模的开店,对制鞋企业而言不是笔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