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近年来经历巨大变迁,许多无所适从的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正成为吸食新型毒品的主要群体。
来自重庆的黄翔(化名)今年不过22岁,已有六年吸食新型毒品的历史,尝过几乎所有的新型毒品。
他透露,身边的同龄朋友,绝大多数都喜欢“嗨药”,不管是谁过生日,都要摆一场“嗨宴”,这已经成了惯例。
不仅过生日要“嗨”,有值得庆祝的事情,或者有不开心的事情,黄翔和朋友们都会组织起来,共同出钱“嗨”一局,摇头丸、K粉、冰毒等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了。
23岁的四川西昌青年胡晨告诉本报,他吸食新型毒品四年了,一直想戒毒,不过从来都没有成功过,原因是不仅身边的朋友有这个爱好,连自己的表弟表妹,甚至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都对这些新型毒品情有独钟。
他去年10月因为感情的困扰,整个月几乎天天和朋友疯狂“溜冰”,仅买毒品就花了9000元人民币(约2035新元)。
他自认对这些新型毒品的危害非常清楚,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坏的结果就是死:“死并不可怕,反而是一种解脱。”
吸食新型毒品的年轻人,背景不一,有富裕人家的孩子、官家子弟、年轻白领阶层,甚至有黑社会背景的,也有极少数其实是没有经济条件这么玩的年轻男女,通过其他方法比如肉体的交换来换取药品。
摇头丸K粉冰毒最销
重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型毒品毒贩说,在当地市场,摇头丸、K粉和冰毒三种新型毒品非常畅销,生意好的时候,一晚可以卖好几千元。
他说,找他买药的,主要是老客户和老客户介绍的新客户,绝大部分是青少年,还有一些学生。
他还带记者到重庆渝中区某宾馆的“嗨房”里参观。所谓“嗨房”,就是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面坐着八个20多岁的青年男女,一边玩扑克、麻将,一边“溜冰”,一边谈天说地。
这名新型毒品毒贩说,他和客户都是从小认识的玩伴,也不知道是谁带动大家玩新毒品的,反正现在大家都好这口,加上他自己也是卖“药”的,拿货便宜又方便,所以一有空就约在一起“溜冰”。
吸毒人员中
35岁以下占七成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登记在册的105万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2.2%,而最小的吸毒者甚至还不到10岁,青少年已成为中国吸毒的主要高危人群。
中国公安部禁毒局一名高级官员说,从近期查获的案件情况看,吸食新型毒品群体的低龄化趋势在加快。目前,娱乐场所摇头丸、K粉等毒品滥用人群不断增多,一部分低龄青少年逐渐成为侵害对象,不分职业,各行各业都有。
这名官员还透露,涉及新型毒品的场所也在不断扩大,吸食摇头丸、K粉等毒品场所由迪斯科舞厅、KTV等逐渐向茶艺吧、咖啡厅、酒店、宾馆等场所蔓延,甚至出现了家庭派对群体吸毒的现象。
专家认为,新型毒品违法活动大面积扩散的原因,除了毒贩受暴利诱惑和吸食者意志薄弱外,法律的滞后是重要因素。
云南警官学院禁毒系主任张义荣说,中国刑法规定,贩卖海洛英等传统毒品一旦达到了50克,就可以判处死刑,但是贩卖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罪量刑的尺度。相对而言,针对这类毒品案件的刑事法律出现了滞后现象,一些毒贩正是利用了这一法律空白,纷纷转而贩卖摇头丸之类的新型毒品,以逃避法律打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