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回生” 上汽是否应该放弃?
四面楚歌的韩国双龙汽车,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而双龙与其大股东上汽之间的冲突也进入白热化状态。
1月13日,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工会成员围堵中国驻韩使馆,谴责公司大股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汽”),认为后者“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在近两个小时的抗议过程中,示威者借助扩音器不断地喊着“上汽窃取双龙汽车核心技术”等口号。
上汽集团公关部负责人朱湘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指责“上汽偷韩国技术”纯粹是无稽之谈。上汽设在仪征的生产基地是否将继续生产双龙车型,也正在研究中。
当年参与上汽收购双龙汽车的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双龙发展到今天这种状况,是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行为必须要付的学费,没有失败,就不会成功。”
新华信咨询公司业务经理金永生则认为,“磨难才能催熟上汽的成长。现在就放弃双龙,可惜了。”
内外因交织
据那位知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目前双龙与上汽之间最大的争议焦点是在投资承诺到底有没有兑现。
事实上,在双龙被收购前,长期欠缺投资,也无任何新产品计划。当时上汽在跟双龙谈判收购时,也认识到双龙有投资方面的需求,并已制定出相关的开发计划,以弥补双龙新产品缺乏的状况。
但是,去年开始蔓延的金融危机,使韩国汽车也遭受了重创。包括双龙、现代、起亚、通用大宇和雷诺三星等在内的五大汽车企业均面临危机,正准备减产停工以渡过难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双龙2008年汽车总销量仅为9.2665万辆,比2007年减少了29.6%。其中12月的销量同比降幅高达50%以上。“全年预计亏损3.8亿元。”
双龙1月9日发表公告称,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韩国国内销售急剧下降以及出口装船量的减少,扩大了经营亏损,再加上金融市场信用紧缩的影响,双龙无法实现正常的融资,面临着严重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在此情况下,双龙汽车董事会8日决定申请企业“回生”(即破产申请)流程。
1月13日,已申请法院接管的双龙汽车平泽工厂(整车组装线)和昌原工厂(发动机组装线)全面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