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光)70万闸北区居民即将在信箱中看到一张社区文化活动意见征询表,对12月起在家门口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举办的三四十项活动进行“表决”。这是本市首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文化配送服务中心接受闸北区文化局的“政府订单”而推出的创举。
闸北区文化配送服务中心主任郭浪舟这样分析自身的存在价值:原先社区里的文化演出、图书配送等服务都由政府机构提供,而现在由老百姓自己主动“填菜单”,就能更符合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有了“对胃口”的文化“菜单”,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将大大提高。起先,他们是把征询表贴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告示栏中,现在,为了更加深入群众,决定直接把单子投递到居民信箱里。文化配送中心的出现,还能优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资源。近年来,闸北区已经拥有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但是由于活动中心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使得场地和设施的闲置率较高。而配送中心则切合百姓需求,提供的“(百)姓(明)星相映”秦怡与居民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巡回见面会”,令所到之处,人头攒动。
这一创举还能降低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本。郭浪舟透露,由民办非企业来运作,成本降低了约三分之一。今年暑假配送的90场电影,以前需要10.8万元,现在只要7.2万元就行了。闸北区文化局十分支持这一创举,准备第一年给该中心100万元的“订单”,让其用于百姓文化菜单的配送服务。如果“民非”的体制运作顺利,不排除向周边区域延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