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提升阿育王塔模拟图
暗藏无限悬念——昨天,各地记者聚金陵,候佳音。但从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出函时间推迟一天。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证实,这座在铁函内沉睡千年的“塔王”,将于今天下午3时在南京博物馆被请出,预计全程约40分钟。上海观众可通过浙江卫视、凤凰卫视收看直播。
三方面 最佳方案
昨天,专家们介绍了研究数月方才确定的出函方案。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指出,要保证国宝安然无缺,必须稳字当头。最终,鎏金塔出函的方案兼顾了三方面:确保铁函、鎏金宝塔和铜钱、锦缎等其他藏在函闸内的珍宝安然无恙。从8月6日开掘工作暂停至今,专家组通过X光和工艺内窥镜,为铁函和塔王作了全方位“体检”,报告显示了塔的位置、结构、缝隙、重量,也探出塔座、塔身、塔刹相互用木结构铆接的信息。函内水样的pH值是7.8,中性偏碱,故浸在水里的铜钱铸铁碳含量高达5%,脆性很大。X光片也显示,塔身内部有阴影,碑文上记载的“金棺银椁”“佛顶真骨”有可能所言不虚。
机械手 上提下兜
最后拍板的方案是:机械手提升,软织物兜底。参与制定“取塔”方案的南京晨光集团工艺研究所所长周明解释了“双保险”的工作原理:专家们设计出两组机械手,一号组有4只手,目的是发现函闸内壁和鎏金塔的间隙,便于二号组机械手伸入。二号组有8根精细灵巧的“手指”,顶部呈L形,它们沿狭小的缝隙侧身入内,探底时转动角度卡住塔座。微微抬升塔座后,专家们随后植入将发挥承重作用的两段软织物,承托住塔座。同时在宝塔下部兜入丝布,不作承重,谨防提升时嵌在塔刹上的佛像、金粉等洒落。
零风险 万无一失
周明介绍,机械手抄底后,用软织物慢慢抬上来,能保证宝塔在起吊过程中不晃动、不倾斜、不变形。据估测,最终承重的两段软织物能承受1吨重量,理论上托升50公斤的“塔王”绰绰有余。另外,软织物并非直接与吊钩连接,函口上方还有水平挡板,电子监测提升时的水平状态,保证起吊全过程稳字当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