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废除科举后,我省最早的法政高等学府文凭,上面有慈禧太后懿旨,还有学过的所有课程及考试成绩,连三代家长名字也没落下
一张大宣纸,在桌上铺开,长56厘米、宽50厘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份海报。想不到吧,它是一张毕业文凭。
昨天,在福建省档案馆,咱见到了两张晚清的毕业文凭(如图),均为石版印制,文凭的主人分别是福建官立法政学堂首届和第二届学生———来震和张璲芬。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较早的高等学堂毕业文凭。
说起这文凭,就不得不提到福建官立法政学堂。其在鳌峰书院旧址,是当时福建造就高等法政人才的最高学府,从1907年起招生,入学资格要求挺高,以举、贡、生、监为限。由于当时科举制已废,很多年轻人就梦想着通过立宪寻求救国之路,所以报考踊跃,录取了四百多名。
1910年6月,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185人,这是福建省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法政人才。民国期间,官立法政学堂并入福建学院,解放后,归并于福州大学(现福建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
学生毕业了,总得要有个凭据吧。因此官立法政学堂有了自己的毕业文凭。虽说它大,可上头印的内容也多。这两张古老的文凭,四角分别印有“毕”“业”“文”“凭”四字。文凭前一部分为873个字的慈禧太后懿旨,主要说学堂师生“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及离经叛道、联名纠众、立会演说等事”。
文凭后一部分,其内容翔实程度,简直让现代的大学文凭“相形见绌”。除了学生名、监督(校长)名外,还包括毕业考试总平均分数、历期历年考试总平均分数、学生三代家长名等,甚至还一一列出学生在校修习的23门课程,各任课老师还要具名盖章,更增添了文凭的严肃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