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对生产企业及商家来说,也许已经不再陌生了;同时,也有不少保险公司注意到了这一块市场。面对“保险”,有人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诉讼产生,其所产生的麻烦也与日俱增。例如,消费者购砖铺贴后四角翘起、黑边、龟裂、色差严重、大小头等质量缺陷随处可见;使用卫浴产品时出现爆炸、触电、夹伤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商业信誉,造成投诉不断。不过,在陶瓷行业,也曾有企业家拍着胸膛,响当当地说:我们的产品全都是由保险公司承保的,如果有什么质量问题,尽管放心找保险公司索赔去!
其实,做产品的也好,卖产品的也好,无非讲究的就是其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对此,有人说,卖砖啊,其实就是卖良心!讲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己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样才无愧于心,千万不要因为质量的缺失而造成社会资源以及社会财富的重大缺失!
如果有一天,当你要为自己选购陶瓷、卫浴产品的时候,面对产品有“保险”的商品时,是大动芳心还是把眼睛擦亮、把产品看穿后还保持自己一贯的理智?
投保方认为
“投保”是让品牌增值,让客户放心
陶瓷、卫浴企业给自己的产品投保,其究竟意义何在?企业决策者又为什么愿意把真金白银大把地“送”给保险公司呢?对此,广东某陶瓷企业销售总经理Z君认为,给自己企业的产品购买保险,首先是企业本身有真正实力的一种对外展现,同时,也增强了该企业产品在终端销售市场上的品牌价值,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以及购买该产品时的信心。而陶瓷企业家W先生却说,给产品购买保险,是对企业产品质量、抵御风险能力的一种检验,如果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其又如何面对终端消费市场呢?另外,投保也是一种竞争营销策略,使得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增加法码,更胜一筹。
而富丽斯卫浴霍总则表示,与陶瓷企业相比,“保险”在卫浴企业中是更多地被重视。像淋浴房、蒸汽房、桑拿房、按摩缸等这些在使用过程需要使用交流电的产品;还有那些在制作中加入了玻璃材料等产品;除了对其质量有严格的把关要求、达到国际规定标准之外;还全部由保险公司承保质量、责任,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地做到对消费市场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此外,记者也通过在网上众多的卫浴交易信息里了解到,绝大部分产品都非常注重向消费者推介其在质量上的保障,而在产品的旁边,类似“本产品由xx保险公司承保”等字样也清晰可见。“用客之上,质量为本”的理念可谓在卫浴产品中随处可见。
同行认为
“投保”作秀成份大,实用意义少
陶瓷企业给产品投保,消费者在选购自己需要的产品时是否真的能够“保险”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企业了解到,有超过50%以上的陶业人士认为,陶瓷企业给产品投保是没有必要的,质量好的产品并非仅仅体现于其是否被投保。
受访者谢经理认为,陶瓷产品本身的物理性质稳定,不容易出现重大问题,而其是否投保纯粹是企业夸大口号其所好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变相作秀。相比之下,更多的消费者在选购拥有“投保”和不拥有“投保”承诺的两类产品时,反而更多会是侧重于选择自己认为质量好、合适的产品。
不过,也有企业经营者认为,到了终端市场,其实企业给产品“投保”的资金,往往是一分一毫地算到消费者个人头上去,加重了消费者负担,也最终使得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失去了价格竞争。他们建议,如果把“投保”的资金全部都用于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开发中去,这样会相得益彰。另外,如果消费者真的在使用产品后出现了问题,到了保险公司,往往是藉口多多,理由多多;不想理赔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保险东家只是没有说出口而已。这样,反过来,企业也就兑现不了当初对消费市场许下的承诺。这时,消费者反而对该企业印象大打折扣,日后再购买的时候就失去信心了。
而宏宇陶瓷霍总表示,如果站着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首先会清楚自己要购买的陶瓷产品究竟在哪些方面上给予了“投保”,例如在防滑方面、防震方面、防辐射等方面上是否有“保险”,同时还考虑其“保险范围”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