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日起,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调整:800公里以下由60元提高到80元,800公里(含)以上由100元提高到150元。(见本报前日A1版)
航空油价涨了,燃油附加费跟着上涨,从缓解航空公司燃油成本压力的角度看,似乎顺理成章。但最低33%最高50%的上调幅度,是否太大了?
此次航空油价上调1500元,涨幅不过23%,燃油附加费的平均上涨程度差不多是油价上涨的两倍。更重要的是,燃油价格上涨,除了调高燃油附加费,打消费者的主意外,民航公司就没有其他可行的应对办法了吗?
2006年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在分析中国航空公司较弱的盈利能力时认为:“造成中国航空公司单位航油成本较高的更主要原因是航油消耗效率较低,而不是国内航油价格偏高这一因素。”有数据显示,我国内地主要航空公司的单位成本高出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5%至40%,此外,飞机维护费用、行政成本等支出均较国泰高。这表明,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的经营压力不只来源于外部的油价上涨,更来自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低下。
看看国外航空公司提高航油消耗效率的高招:美国西南航空让飞机“减速”,该公司称,每航班只需增加1至3分钟飞行时间,每年即可省下4200万美元的燃油开支;美国西北航空的货机都将飞机外壳所有油漆全刮掉,以减轻飞机重量,达到节油目的。
国外航空公司不遗余力挖掘降耗潜力的经营理念,无疑值得国内航空公司借鉴。如果国内航空公司也注重提高管理水平,而不是一味指望提高燃油附加费来转嫁成本压力,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将有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