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到如今,“抄底”、抢反弹的A股投资者,大都抄到了“地狱”中,超过90%的股民亏损。网络流传的玩笑说:股市的地狱已经不止18层,上市公司圈钱之后,已经扩建到36层。
这当然不仅仅是玩笑。无论技术娴熟的民间股神还是被称为“专业水准”的券基投资者,在A股仅用8个月时间就勇夺全球跌幅冠军的市道里,无不损失惨重。
本周二晚间新华社针对近期股市的焦点问题发表了一篇“新华视点”,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亦有关于市场接近触底的讲话,一些人认为“这多少有些‘看多市场’的意味”。
主流舆论似乎有“呵护”投资者信心的意图,一些机构分析师据此称:政府可能是在奥运会前试图为市场提供一些心理支持。
人们普遍认为,距奥运会开幕还有30多天,而中国股市的疲弱走势并不符合政府希望在奥运会期间展示中国最好一面的期望。
显然,“政策市”的习惯思维仍然是目前市场投资者的主流思维。大多数人都相信,股改之后的A股市场并没有走出“政策市”的路径,而“社论救市”的故事也并不遥远。不过,包括韩志国在内的诸多著名经济学家认为:舆论救市已经毫无意义。
对于新华社的唱多舆论,随后的市场走势也真的不怎么买账———经过周三小幅上涨、周四低开高走随后尾盘回落,至周末,昙花一现的“反弹”再次将追涨的资金悉数套住。“熊市不言底”———有经验的老股民大多仍然信心缺失。
看多与看空,分歧很大,焦点似乎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的看法不一样。新华社在评论中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形势比预料的要好”,在这一情况下,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这显然是“偏多”的观点。不过,此前一天,新华社发表的《应把下半年设想得更严峻》的文章,则明显“偏空”。有人据此认为,或许决策层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也处于某种“不统一”的状态。
倒是被称为“空军司令”的侯宁,旗帜鲜明地继续“唱空”———“今年我们面临的是空前的挑战,空前的股灾。”他认为过去的四年大熊市是在宏观经济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今年不幸我们正好赶上一个‘拐点’”。并且,侯宁对股市“信用”大有批评之意。
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偏空预期”,导致包括主流经济学家、普通投资者的信心受损。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次贷风波、油价暴涨、粮食危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我国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难度陡增。价格调控、收紧流动性以及本币升值压力,也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不过,支持中国股市涨跌的理由,似乎从来不是“基本面”———去年的暴涨被主流舆论称为“非理性上涨”,目前的暴跌也被主流舆论称为“非理性暴跌”———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非理性”呢?制度派人士认为:以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和监管水平来看,一些制度性弊端使得A股市场还远没到“经济晴雨表”的地位。
据报道,提振股市信心也是本周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二次常委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有委员认为应当“从政策救市转型为制度救市”,如要求上市公司以相当比例分红,这是提高股民信心的制度性举措。
旁听的证监会高官会后拒绝向媒体评论当前的证券市场与具体点位,仅表示“你可以去看看前两天新华社的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