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认为,如果不是当时他冒着“国有资产流失、坐牢、受处分”的风险给予这两家公司以使用双星商标的政策,就不会有包括成都公司、济南公司经理在内的一大批人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这一天,“老爷子”汪海彻底失去了“权威”。
4月18日,“西南双星”、“济南双星”正式推出“特星”品牌,此举意味着原为“双星”最大代理商的这两家企业最终与汪海主导的青岛双星名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星名人”)分道扬镳。
他原来的左膀右臂——原西南双星负责人刘树利,原济南双星负责人韩俊芝,也分别成为“特星”的董事局主席和“特星”的CEO。
当恩情遭遇市场
“老爷子”大概没有想到,这一次遇到了如此大的阻力。
在汪海看来,作为拥有无上权威的“老爷子”,只要说句话,51%的控股权就可以手到擒来。
他的想法很简单,“做人要有良心,讲道德,更要有好的人品。”而要做到有良心、讲道德、有好的人品,就要知恩图报。
他进一步阐述道:不能把“感恩双星、感恩总裁”只放在嘴上,停留在口头上,而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在支持集团党委的决策上,落实在为双星名牌长远发展做贡献上。
而落实的结果,就是要同意汪海主导的双星名人在与其毫无资产关系的企业中占据51%的股份。
按照汪海的思维,他也有理由要求成都公司和西南公司“感恩”。因为如果不是当时他冒着“国有资产流失、坐牢、受处分”的风险给予这两家公司以使用双星商标的政策,就不会有包括成都公司、济南公司经理在内的一大批人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2004年,双星集团对成都公司进行卖断制改革,“为了支持西南发展”,汪海给了成都公司“免收四年经营权费、免收四年品牌使用费”的优惠政策。
汪海认为,在市场一线代理商卖断制改革(双星集团下属经营公司按照“按年分期偿还所欠集团让利打折资金”的方式进行“卖断”,从而使这些公司成为与双星集团无资产关系的民营公司)中,个人获得利益最大的就是西南公司的负责人刘树利和济南公司负责人韩俊芝。他说,按照成都公司自己所称的西南市场每年销售额3亿元计算,成都公司一年的毛利润就在4800万元到5400万元之间。而这是在“双星集团直接铺货、地区代理商可以不投钱”的情况下取得的。汪海称之为“空手捞银子”。
韩俊芝介绍,汪总裁认为代理商是依靠他发了大财,现在“老爷子”要控股,作为“孝敬”也是应该的。
“老爷子”一词,汪海是认可的。在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汪海也是把“老爷子”挂在嘴边。
从私人感情上说,汪海更认为刘树利和韩俊芝应该爽快地“尽孝心”。汪海说,当初刘树利是一个小厂的下岗工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汪海收留了他。而此前刘韩夫妇也是相当“尽孝心”,汪海的最高档衣服就是刘韩夫妇所送。“说起尽孝,整个双星集团没有比上刘树利夫妇的了。”
汪海称,他也不是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去控别人的股。据悉,汪海曾提出以双星名人公司2%的股份去换西南公司和成都公司51%的股权。
但此时的汪海可能忽略了两件事。一是,他的双星名人注册资本只有3153万元,而西南双星的资产已经超过3亿元,年销货额超10亿元。在刘韩看来,双星名人的2%股权再加上“老爷子”招牌,也远远无法和51%控股权相提并论的。二是,汪海并没有想到,“老爷子”的招牌在市场规则面前已经失去了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