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互联网 >> 观点经纬 >> [专题]电子商务

电子支付市场诸侯云集 产业链雏形显现


[  世界商业评论    更新时间:2005/7/4  ]    ★★★
   今年,众多厂商的纷纷出击使电子支付市场不断升温,据估计,目前聚集在市场上的支付公司已有四、五十家。日前,更有些支付服务商开始着眼“价格秀”,使整个市场看起来杂乱无章,热闹非常。

  日前,记者走访了云网公司总裁朱子刚先生,朱总就支付市场“乱”与“不乱”的问题提出了支付市场“三层结构产业链”的观点,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电子支付行业发展“乱”而有序,中国电子支付产业链的雏形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角色也都已经出现。

  电子支付产业链雏形

  “任何一个稍微成熟的领域都有其产业链,电子支付市场也是如此,尽管在普通大众眼中,电子支付市场好象很乱,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已经形成了基础支付层-骨干支付层-应用支付层的产业链雏形。”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投身在线支付服务的业内人士,朱总如是说。

  这是一条三层结构的电子支付产业链,最底层是由银行、银联等国家金融机构组成的基础支付层。作为金融机构,他们负责搭建基础的支付平台,实现银行层面的互联互通,同时为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提供统一接口,其核心价值是稳定、安全的金融服务。

  在基础支付层提供统一平台和接口的基础上,一些具有较强银行接口技术的服务商对其进行集成、封装等二次开发,形成了产业中的中间层——骨干支付服务层,这一层的服务商主要面向支付应用层企业和较小的(地区级)支付服务提供商提供支付服务。同时,骨干型支付商还兼顾那些在企业营销环节较多应用电子支付的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

  骨干支付服务层中包括网上骨干支付服务提供商和无线骨干支付服务提供商。目前,主要的无线骨干支付提供商就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中国有全球最为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近2亿的手机用户为手机支付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据我们的调查统计,目前手机支付的需求并未被完全激发,在电子支付方式中,按照支付笔数衡量,手机支付的比例约为万分之一;按照支付金额衡量,手机支付的比例更低。”朱总指出。

  构成骨干支付层另一部分是在线骨干支付服务提供商,即通过互联网完成支付过程。提供企业级的网上骨干支付服务,需要有相当的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因此,网上骨干层中的服务商所提供的支付系统能够承载很大的数据量、吞吐率,并具有极高的支付成功率。以骨干支付服务商云网为例,该公司参与了工行、招行等多家银行的支付接口调试工作,其产品支付@网支持2秒钟实时反馈,设计最大支付笔数为100万笔/天,同时解决了银行的固有挂单问题,保证了支付的成功率。

  在产业链的最顶层是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支付服务的应用支付层,其中包括电子钱包、C2C支付、手机小额支付等应用支付模式,它们使用支付服务层提供的集成服务包作为工具,满足最终客户不同的细分的需求,操作界面简单、易用。

  “目前,支付宝、安付通等主要应用于C2C领域的支付产品在这一层中扮演主要角色。它们负责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担保支付服务,实际利润是担保的费用。与任何其他行业的产业链一样,这些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服务商让网上支付开始向大众消费者普及。”

  在朱总看来,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无论是银行,骨干支付层服务商还是应用支付层,彼此之间是协同合作,而不存在所谓的恶性竞争。“电子支付就象一个装着很多乒乓球的盒子,服务商就是里边的乒乓球,无论怎么摇动盒子,里边的乒乓球也不会变形,因为这个盒子的空间很大。”
              
  用户需求是产业链发展的原动力

  据上海某权威调研机构调查显示,在去年网上购物的用户中,支付方式上选择电子支付的比例约占到1/4,这个比例比2003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货到付款方式仍占绝对的主导。另外,绝大多数保守型消费者仍对电子支付方式存在疑虑,焦点集中在支付的安全性上。

  “事实上,电子支付比电话交款、手机交费这些支付方式要安全得多,128位的加密技术被应用在电子支付环节中,网民发送出的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包,而这一点电话或者手机根本没有做到。”

  技术出身的朱总对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做出中肯解释。尽管如此,不得不承认,目前,电子支付产业链与其他行业的产业链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这个产业链的形成不是主要来自用户对电子支付的迫切需求,而更多的是在于电子支付从业者的主动推动。

  “现阶段的支付服务还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接下来服务商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更新、完善支付产品让用户使用得更加顺畅,进而引导更多的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用户需求这个拉动力是惊人的,没有用户,产业链将不成气候,服务商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提高来带动用户的使用,随着用户数量、需求的提高拉动整个支付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增长的产业链。”朱总表示。

 

中国品牌总网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信息经济走向...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电子公文的七大问题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