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今年第一季度茶叶、炒货食品、速冻米面食品、熟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面、豆制品和食用菌等8种食品专项监督抽查情况,结果显示共有22种食品被判不合格,添加剂超量超界使用现象依然是最突出的消息安全隐患。
茶叶未出现药残超标问题
本次抽查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市场销售44批次茶叶,其中合格29批次,产品抽样批次合格率为65.9%;剔除纯标签不合格11批次,内在质量批次合格率为90.9%。没有发现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等严重质量问题。
12批次茶叶的标签不合格,主要问题是产品标准号、保质期、净含量以及产品质量等级未标示或标示不规范等,部分产品标签使用不规范汉字。2批次茶叶的水分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干燥不足所至。水分含量过高的茶叶,容易变质,不易贮存。2批次茶叶的总灰分不合格。总灰分含量过高的茶叶,说明茶叶产品不干净,可能混有杂质。2批次茶叶的水浸出物不合格。水浸出物含量的多少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性,水浸出物不合格,说明该茶叶未达到这一品质。1批次茶叶的粗纤维不合格。粗纤维是衡量茶叶产品老嫩程度的指标,但不能以此来决定产品的质量和等级。
部分炒货超量使用添加剂
本次抽查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市场销售40批次炒货食品,其中合格27批次,产品抽样批次合格率为65.7%;剔除纯标签不合格1批次,内在质量批次合格率为70%。
4批次产品过氧化值超标。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一个参考数值,指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在自然条件下油脂的变化程度。烘炒食品一般含油脂量较高,如果保存不当,受温度或湿度的影响,或用隔年的原料制作,都会由于原料中的油脂发生氧化,造成过氧化值升高,吃起来就会有酸败、哈喇等异味,有点涩,口感比较差,严重的会造成人体胃肠不适。
5批次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按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二氧化硫残留量在炒货食品中不得检出。部分添加剂含有二氧化硫,起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部分企业为达到产品外观色泽良好、延长食品保质期限等目的,超量超范围使用此类添加剂,造成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
3批次产品超量使用甜味剂(糖精钠)或超范围使用着色剂(柠檬黄和亮蓝)。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炒货食品中不允许使用柠檬黄、亮蓝等着色剂,允许限量使用糖精钠(最大使用限量≤1.0g/kg)。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包括:生产企业对采购的原辅料把关不严,引致一些食品添加剂随着原辅料带入了成品;个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追求口感,超量使用了糖精钠。
8批次产品标签不规范。主要问题有:缺标注糖精钠名称、净含量字符高度不足、缺标注产品标准号、引用过期作废标准、净含量计量单位标注不规范、生产日期错误标注等。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