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热点报道 >> 财经

一季度央行净回笼资金1.06万亿元


[  东方早报    更新时间:2008/3/28  ]    ★★★

  一季度央行净回笼资金1.06万亿元

  上调准备金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并举加大对冲力度

  昨天,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了1870亿元资金。至此,3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共计回笼资金1.34万亿元,实现了7130亿元净回笼,双双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在整个一季度,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笼资金量则达到了3.61万亿元之巨,同样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天量资金回笼并未实现季度净回笼高峰。

  对冲到期释放的资金后,今年一季度,央行实现净回笼量为6610亿元。如果加上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所回笼的资金,则一季度,央行在本币市场上回笼的货币量高达1.06万亿元左右。而在去年同期则是1.19万亿元,比今年同期还多约1000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今年外汇占款增速比去年有所加快,因此对资金面的紧缩程度则较去年略微有所放松,这也是眼下货币市场资金面仍显宽松的重要原因。

  巨额到期释放资金量抵销了部分紧缩力度。今年一季度公开市场到期的资金量高达2.9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有余。造成到期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去年一季度大量发行的票据于今年到期,仅这部分票据量就高达1万亿元;二是自去年四季度起,由于特别国债的发行,央行大量运用正回购调节短期流动性,造成短期回购的累计到期量大量上升。一季度回购到期量达到了1.67万亿元,为去年同期的4倍。

  为避免给今后资金回笼造成压力,今年一季度公开市场的操作手法出现微调,即在央行票据发行上频频倾向于使用长期工具,分散资金到期的时间。在三个月内,三年央行票据发行量累计达到57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00亿元。一年央行票据则降至7180亿元,比去年减少了近3000亿元。

  随着央行对冲力度的加大,政策的累积效应已有所体现: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48%,增幅比1月份低1.46个百分点,是自2007年7月以来的第二低位。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央行加大对冲力度,收缩流动性,有利于将流动性过剩风险控制在银行体系内部,防止过多信贷投放的货币创造效应给抑制通胀带来更大压力。由于流动性过剩依然存在,目前应该继续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央票这一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力度,对冲过剩流动性,以对未来的经济运行施加更多的良性影响。

  中行建议尽快加息平抑通胀

  中国银行(601988,3988.HK,下称“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昨日发布报告预计,由于雪灾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显现,上半年通胀趋势仍未改变,并推动公众通胀预期继续增长,建议尽快出台包括加息在内的抑制通胀预期政策。

  中行认为,雪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造成的前期食品类价格大幅增长已经开始出现向下的修正,而对于粮食和肉禽制品生产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由于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近三分之一,雪灾对于粮价的影响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出现,从非食品价格来看,由于上游产品价格高企,向下游传导的压力正在加剧。

  中行报告预计,今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为8%~8.4%,一季度CPI同比增幅8.1%,二季度CPI增速料扩大至8.5%,通货膨胀预期亦在增长。中国2月CPI同比涨幅高达8.7%,再度创下逾11年来新高,去年全年CPI增长4.8%。

  而与中行同一天发布研究报告的中银国际证券公司称,近期食用农产品总指数持续下降,预计3月CPI环比增长将为负,同比增长落在8.5%~8.8%附近,央行近期升息的压力也将有所减小。

  中银国际在其最新固定收益研究报告中指出,从更有效的引导通胀预期以及实际利率仍处于深度负值的角度,未来升息可能性仍不能排除,但空间已经较有限,同时升息也并不会对债券市场形成太负面的影响。

  中行还指出,本轮通胀与1993-1994年以及2004年的前两轮通胀同属于结构性通胀,但结构性通胀只是通胀的表现形式而非根本原因。本轮通胀仍主要由货币增长过快引发,并受到供给冲击的推动,治理通胀的根本方法将是紧缩货币供应量,预计央行对流动性回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中行预测,一季度GDP增长放缓至10.2%~10.5%,去年同期为11.1%,去年GDP按年增长11.4%。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

 中国品牌总网

1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外储减震美国经济衰退冲击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人民币汇率将迎“六”时代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