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宏观调控的背景与起源,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昨日回顾历史称,当时中国遇到了粮食减产和投资膨胀两碰头的局面,必须及时采取果断措施。
马凯说,1998年开始,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中国走出了亚洲金融危机乃至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率先使我们经济发展在世界上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进入快车道以后,也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乱搞开发区、大量占用土地、耕地,一些行业投资盲目扩张。中国经济又遇到了粮食减产和投资膨胀两碰头这样的局面。”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凡是出现两碰头,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必然要出现大的起落。”
历史数据也显示,自1999年起,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连续5年下降,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减产。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只有43520万吨,低于49000万吨的安全警戒线,创14年来的新低。同时投资方面,2003年投资增速达到了27.7%,2004年一季度又攀升到4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对记者表示,粮食减产和投资膨胀有一定的正相关性,1994年那一轮就出现过粮食减产和投资膨胀两碰头的局面。
但是宋国青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的最大威胁还是流动性过剩,当前的通货膨胀仍然是货币现象,当前的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唯一的目标,放弃在控制通胀和其他目标之间的权衡。
中国的粮食生产虽然已经连续数年增产,但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已经导致部分农田绝收减产,粮食生产出现一定困难。
与此同时,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有逐渐加快的趋势。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城镇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
为此,发改委等部门自去年开始,已经出台了若干措施,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http://www.ppzw.com/show_company_news.as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