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头脑
高手过招,不在术,而在谋,举手投足之间,胜负已判。
奥运营销作为一种手段,该怎样嵌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中,是每个企业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对华帝来说,北京奥运会是其实现国际化品牌战略不可多得的一个良好契机。“我们是第一个递交申请的企业,当奥组委还处于筹委会状态的时候,我们就申请了。我们的想法很强烈,姿态很主动,从2001年知道中国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国后就想运作这个事情。后来,在我们的努力下,奥运会特别开拓出这么一种赞助模式,华帝也因此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燃气具供应商。”黄启均说。
对于华帝为什么能够在同行中胜出,为什么能够在那么多竞争企业中胜出,黄启均总结道:“华帝能成为奥运会独家供应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的品牌正面;其次,我们是上市公司,运作透明;再次,奥组委看中的是我们的技术能力,我们是第九届、第十届全运会火炬赞助商;加之我们的营销网络好,态度也很诚恳。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成了现在的结果。我们获得独家供应商权益的过程既艰难又顺利,艰难的是,奥运会对供应商的审核非常严格;顺利的是,中间几乎没有什么波折,提了几个方案之后,奥组委经过考察,就同意了。”
棋至中局,黄启均对联姻奥运的看法依然不变。他认为,奥运不应该是补品,而应该是催化剂,是一个加速的过程,这就像国际化本就在华帝的长期战略之中,奥运会只是良好的推动。这就需要企业练好内功,实现策略共振。黄启均说:“我提出过一句话:‘赞助商一投广告,上帝就发笑。’很多企业参与奥运会的角逐其实是盲目的。奥运会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而可口可乐就赞助了80年,这是一个长期策略。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赞助奥运是一个短期策略,但又是嵌入到企业的整体、长期战略之中的。我们的具体目标是实现品牌提升、文化提升以及人才储备。可以说,这三个目标是每一个跟奥运会合作的企业都逃不掉的。首先,华帝品牌与奥运品牌的合作一定会发生聚合,产生新的品牌概念;其次,在文化上,华帝和奥运的结合直接将华帝的合作共赢文化提升到人文关怀、国际化、荣誉感、使命感的层次。通过赞助奥运,我们希望自己得到全面提升,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企业文化、商业信誉和销售收入,强化企业的国际化管理能力和经销商的能力。”
“我觉得赞助奥运,企业希望实现的目标一定要很客观、很现实,一定要基于自己的现实情况,不要想着吃了这一剂猛药就能如何如何。这就像中医,吃补药,身体好的可能还可以承受,而身体差的往往就承受不住。”
华帝的身板够硬朗吗?几千万元的前期营销投入对于年销售额只有十几亿元的华帝来说,会不会吃补药吃到要“流鼻血”呢?针对外界质疑,黄启均的看法是:“营销好比一种赌博,如果成功,前期的营销投入虽然很大,但是市场的回报是无形的。”
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黄启均对华帝赞助奥运充满了信心。他强调,华帝做奥运营销是有具体策略的,不是乱来的,而是有章法的,不管是前期调研还是后期的创意策划乃至活动真正开始实施,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可以说,我们是奥运会合作伙伴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之一,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怎么做。很少有企业像我们这样做前期市场调研的,很多企业缺乏明确的营销策略,大多是在跟风,看到别人怎么做就有样学样,线上行为和线下营销并没有结合起来。可能别的企业播10次产品广告也抵不上一次我们的‘奥运家庭进行时’。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完美地将自己的想法最终落地。我们线上的传播投入小,我们更重视市场,在市场这一块投入大,在终端的投入大。”
2005年,蒙牛借助“超女”走“群众路线”,成就了一个营销经典案例。2007年,华帝搭载奥运快车也走“群众路线”,大打“奥运家庭”概念牌,但它能成为营销经典案例吗?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一年多时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我们只期望华帝的做法能给其他企业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就像这家经历了15个春秋的企业早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的现实标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