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那时候就招了将近100个人。”
张国珍:“因为也是比较散,这么大宁波市里面。”
员工:“一楼的人还得到一楼去,六楼的人到六楼。”
销售经理吴丽华:“楼上楼下不停在跑。”
张国珍:“一直钉到晚上9点到10点钟。”
员工:“有的吃苦耐劳的人能钉到11点。”
员工:“一天就一个送奶工就钉三四十个奶箱。”
张国珍:“最多的一个人可能钉了55个。”
两天下来,几乎80%的工人都病倒了。
员工:“有的肩膀都抬不起来了吗,拿榔头的时间感觉很痛,肩膀都抬不起来了吗。”
张国珍:“他们都说,张总你看,我们长血泡了,就是红红的血泡,但是他们也是很高兴的,他说手长血泡了,但是也是很高兴的。”
到了3月4号晚上,终于把4000个奶箱如期定好,2004年3月5号一大早,张国珍准时把第一批牛奶送了出去。
张国珍:“这里早晨就是,两三点钟开始发,发到那边大概5点左右,那就是到送奶站,再送到客户手上,大概7点之前送到客户的手上了。”
忙完了第一次促销,张国珍这才感觉到自己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自从养上奶牛后,除了资金上的来往,她跟丈夫几乎都是各忙各的。这时她感觉到自己和丈夫逐渐疏远,也隐隐约约觉得丈夫有些不对劲。
张国珍:“就是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丈夫回家的次数逐渐减少,这让张国珍起了疑心,而每次问起为何不回家时,丈夫总是回答在汽配厂加班,终于,有一天张国珍发现事实并不是丈夫所说的那样。
张国珍:“晚上睡不好觉了,那我自己爬起来去看一下,看一下以后,他就是不在奶牛厂,那等天亮了以后,也没有回来。”
终于在一次跟踪中,张国珍看到让她整个人都崩溃的一幕。
张国珍:“那我等知道的时候,他已经有小孩了,外面有小孩了。”
丈夫不仅有了外遇,而且还跟别的女人生下小孩。张国珍没想到自己一心扑在事业上,丈夫有这么大改变都没发现,她陷入绝望和痛苦当中。无奈之下,她给远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大女儿打了个电话。
张国珍:“我跟她说,妈妈可能会,就是轻生,受不下去这样,这样子说,你要照顾好你妹妹什么的。”
女儿:“我蛮震惊的,平时妈妈不会这么说的。”
王燕燕感觉到家里肯定出了大事,赶紧赶回了国。
女儿:“差不多三天的时候,学校的手续都办完了,包括那些东西,还有很多东西都不要了。”
回国一看,母女抱头痛哭。
女儿:“我也接受不了,做为一个女人来说你的另一半在外面有了第三个人,有另外一个女人,肯定很难接受。”
张国珍:“我的心已经死了,我对他的爱已经没有了,就只有恨了。”
接下来,是张国珍最艰难抉择的时候,选择离婚对自己对两个女儿都是打击。如果不离婚张国珍无法面对今后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抉择后,2004年5月份张国珍还是选择走出这段婚姻,离婚后奶牛厂属于张国珍,汽配厂归她丈夫。奶牛厂刚刚起步,由来所有的资金来源都是靠丈夫的汽配厂支撑,如今离了婚,张国珍就等于切断了资金来源,每天1000多头的奶牛单单吃饲料就要两万元,她陷入绝望当中。
张国珍:“如果一天送不到奶了,原料拿不进来了,那一天送不出去了,那就是意味着这个公司就是倒闭了,那时候就是压力是很大的。”
就当这时,奶牛厂加工的各种原料又需要资金,张国珍四面楚歌。
销售经理吴丽华:“本来原先的瓶子,都不够,非常急迫需要。”
从没担心过资金的张国珍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找朋友借,10万元20万元这样一个个去凑。
张国珍:“在一起的朋友,他们就是用自己的信誉,去银行贷款,贷来30万,借给我。”
记者:“你最艰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回头找他帮忙?”
张国珍:“这我没有想过的,因为是我自己提出来的,那我也不会去求他的。”
就这样,张国珍终于借来300多万元度过难关,到了2006年7月份,张国珍在城区已经有3万多户的固定定奶户。这时,她想到开拓郊区市场,于是就在郊区又搞了一次大型促销活动。
销售经理吴丽华:“牛带着大红花,有车队解送,敲落打鼓,后面的奶牛跟在后面。”
张国珍把厂里的十几头奶牛拉到现场当场挤奶给顾客品尝。
销售经理吴丽华:“平时的奶牛看不到牛炮,他看了以后原来奶炮这么大,原来牛奶是从这里下来的。”
这次活动又给张国珍带来不少定奶户,2006年底,张国珍已经占领宁波五分之一的牛奶市场,年产值超过4千万元。自从离婚后,她守着两个女儿过着平静的生活。
张国珍:我现在得到的我已经够了,我得到了企业,我得到了支持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