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件发生在解放初期的西南大剿匪
丹心酒店的人肉包子(骇人哦)1950年10月19日,西南军区发出第11号剿匪令,命令部队在继续深入腹地清剿的同时,必须抽出足够的兵力,大力组织对边沿区的围剿和会剿,力争在1950年之内肃清整个西南地区的股匪,为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我军闻令而动,加紧清剿、会剿。
地外川东南乌龙镇,四面崇山峻岭、荆棘遍野,是飞禽走兽经常出没的地方,也是逃匪躲藏的最佳选地。
离镇子不远处,有一酒店,名为“丹心酒店”,专卖肉包子。
店掌柜是驼背老头,有两个彪形大汉的伙计。小店每天很晚才打烊。在黑黑的夜空里,酒店的灯火,远远望去,像一头独眼猛兽的眼睛,不停地眨巴着。驼背老头站在门口,手中举着一盏防风灯,招呼来往行人。这一带还有残匪活动,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时,晚上是不外出的,但有些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解放军,备加热情。又饥又渴又累的解放军战士,在掌柜的盛情邀请下,不时有人迈进了店里。
15名战士遭暗算,怪味包子人肉馅
1950年10月21日黄昏,九名进山剿匪的解放军战士在班长张辽生率领下,终于闯出了丛林。全班十人望着将他们困扰了整整一天的大山,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在山里迷了路,好在全班团结一致,相互照应,虽然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但全都下了山,没拉下一个。
蓝色的炊烟从山脚袅袅升起。饿了一天的战士见了这情景都十分高兴。战士们进了村,才发现村里空无一人。家家户户的灶炉里火还没灭尽,锅里的包容红苕饭发出诱人的甜香味。
“还是热的呢!”班里最年轻的战士小王用手碰了一下锅,禁不住吞下一口口水。为了用实际行动证明解放军是人民自己的队伍,班长张辽生下令:“还是回乌龙镇再吃吧!”
当张辽生等十名战士来到“丹心酒店”时,天已黑得像锅底。
“客人吃饭吗?有刚蒸好的肉包子。”手举防风灯,老头远远地、热情地招呼着。
“吃!”小王急呼道:“我们饿了一天啦!”三步并作两步,跨进了酒店。
“是解放军呀!”老头惊喜过望,转身朝屋里大声吆喝,“老大,老三,快端包子,解放军来了,七个、八个,哟十个。十个解放军!”他似乎在有意通报人数,却又不露破绽。
店里灯光十分昏暗,一盏快耗尽油的煤油灯,突突地蹿跳着黄色的火苗。
战士们刚落座,那两个彪形大汉一前一后,一人端着一小蒸笼碎步而上,前面的那个嘴吆喝着:“来啦——小笼肉包子。”后面的那个却一声不吭,紧紧地挨着第一个。
揭开蒸笼盖,一股白色的蒸气冲天而起,迅速弥漫整间房屋。屋里更加昏暗,彼此连面目也看不清,被灯光扭曲的人影模模糊糊奇怪地晃动着。
战士们看着浸着油、散发着浓郁香味的松软的肉包子,一下狼吞虎咽起来了,两笼包在只片刻功夫便一个不剩。又上来两蒸笼,在一片热气中,包子如风卷云。秋风扫落叶般又被“消灭”了。战士们个个大咽大嚼,无人细品肉馅的奇异之处。这些壮小伙子一天滴水未进,实在是饿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