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首席开发官Giancarlo表示:“在过去20年,我们致力于生产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网络与通讯产品。当你为同样的目标承诺制定这么长的规划时,它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我们真的相信,我们正在改变世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思科已经进行了100余起收购。但不难发现,前面的一系列收购,大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具有发展前途的初创企业。网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共有2200名员工,2006年年收入达3.8亿美元。放在以前,思科对网讯肯定会很慎重,不会如此慷慨,千金一掷。
但是,近年来,思科的收购策略有所转变,在继续收购小公司的同时,思科也将目标转向了一些大型企业。2003年,它以5亿美元收购了家用网络公司Linksys。去年,思科又花69亿美元将科学亚特兰大收归麾下,为打造视频与有线电视产品进行全新战略部署。对它们的成功收购,也让思科高层信心倍增。
Giancarlo表示:“如果我们准备收购,其优先选择的重点是购买一家小一点的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感觉自己能消化一家大一点的公司与技术,我们也会购买大公司的。”
分析人士认为,收购小型企业虽然成本低、风险小,但对思科的整个战略规划意义不大。而收购大型的行业领导型企业,则可以加强思科的统治力。这也是思科近来作出收购战略变更的原因所在。
Forrester Research研究公司的分析师Chris Silva认为:“这桩收购表明,思科愿付高价进入新市场。它正在将收购目标放在更为成熟的公司上,这和它原来只挑小公司收购战略有一点相左。”
还有一点很重要,思科现在正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而网讯销售的注册服务,正是思科所缺乏的。借这个机会,可以将网讯的注册服务销售模式扩展至思科的其他业务。Giancarlo认为:“当你进入一个从未涉足的新市场,比如提供注册服务,购买一家很有执行力的公司相当重要。”思科巨资收购网讯,其价值体现在如何整合网讯,这是思科今后的难题。
网讯与思科的缘分
“9·11”后,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很多公司不愿花钱购买昂贵的大型软件,而网讯产品物美价廉,很受市场欢迎,趁机迅速崛起。
2006年,网讯年收入达到3.8亿美元,净利润5000万美元左右,是全球商用网络视频会议市场的老大,市场份额超过60%。
网讯拥有一大堆美誉,2003年时,曾被福布斯评为5年中成长最快的25家IT公司之一,它的技术更是被IT分析家称之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观念”的技术,IDC则评价网讯为“通讯史上的革命”。
其实,它的创始人是一位华人。1990年,浙江人朱敏创办了Future Labs软件公司,后因微软推出免费的Netmeeting(与Future应用相似),1996年,朱敏将其以1300万美元价格出售给Quarterdeck。不久后,他发现网络人际交流技术依然有很大的潜力,于是与印度人Subrah买回Future的知识产权,随后创办美国网讯。2005年之前,朱敏一直担任公司总裁。
据朱敏透露,思科早就对网讯有意,并进行过多次谈判,价格也一路上扬。
网讯刚成立不久,思科就前去洽谈收购事宜,不过双方在价格上没有谈妥。原因是当时商用网络视频的价值还没有凸显出来,网讯也自然遭受思科的漠视。
通过与微软较量以及和思科的接触,网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将商业理念从“销售”调整为“服务”,与微软的Netmeeting区分开来。与此同时,网讯加强了技术改进,增强全球数据处理的稳定性。
随着网讯在统一通信领域实力的增强,以及该行业竞争的加剧,思科多了一些忧患意识,为服从公司整体布局,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已不再在金额上斤斤计较,收购于是水到渠成。网讯内部人士透露,除思科之外,还有很多公司都向网讯抛来橄榄枝,其中就包括竞争对手微软等。收购网讯之后,思科将保留网讯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