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将公司由纯粹的PC硬件销售商向在线内容直接零售商的道路上引导,但这样与客户之间的在线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位戴尔中国公司的员工日前这样告诉《IT时代周刊》,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早在2006年7月的时候,戴尔就开通了企业英文的博客。现在,这个博客每季度的点击率都保持在1000万次以上。与此类似的是,今年2月开通的客户意见收集网站,收到的各类建议也已经突破4000项。
面对此次开通的中文博客——戴尔直通车,戴尔本人表示,中文博客是对英文企业博客的有机延伸。在这里,戴尔的员工不但可以向消费者展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讨论IT产业趋势,分享其工作与生活体验,更为重要的是,聆听客户的反馈,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定制化产品以及卓越的服务。
有迹象表明,围绕着“客户满意”的话题,戴尔开始把产品重心向消费类迁移,并希望以此来摆脱长期过重依赖商用市场而导致的直销模式弊端。
据悉,戴尔前不久新设立了一个“全球消费产品业务部”,以强化对消费类产品的营销力度。同时,在戴尔公司网站包括索尼LCD电视、NEC和夏普等多家厂商的平板电视,以及微软、创新等厂家的MP3、卫星收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也被列入其中,简直就是一个网上零售店。而21日发布的DELL EC280电脑,更是打破了以往国际品牌电脑创下的2999元最低价,这也充分反映出戴尔为追求客户满意度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市场并不完全领情
尽管戴尔一再表示直销模式不会更改,并在“2.0改造计划”上大做文章,但就目前情况看,市场对此并不完全领情。首先值得关注的话题仍旧来自它的直销模式。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戴尔产品的议价政策是折扣与采购量成正比,某些经销商利用这个政策,采用大量进货再分批卖给最终客户的方式获取其中价差。虽然戴尔再三表示将堵截这些灰色渠道,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经销商掌握着更多的客户信息,他们能够弥补戴尔直销存在的不足,于是戴尔给予了默许。
第二个遭到怀疑的是刚刚推出的低价电脑。
据一位PC玩友透露,戴尔所谓的低价电脑其实并不是真的低价。登陆其网站便可以发现,2599元能买的只是主机,并不包括显示器。也就是说,消费者要正常使用这台电脑就必须另外购买一台显示器,这样一来,这台电脑的总价格也就接近4000元了,这几乎是一台主流家用PC的价格,而以EC280的配置情况看,接近4000元的价格显然太贵。
换一个角度来看,DELL EC280虽然冲着低端消费市场而去,但其今后的表现仍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持此观点的分析人士认为,在数字娱乐生活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微软Vista系统陆续普及的今天,DELL EC280的到来非但不会影响低价PC目前的格局,甚至会被国内七喜、神州等区域PC厂商“死缠烂打”。
日前,戴尔公布的2007财年第4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净利润为8.01亿美元, 收入达到144亿美元,均低于上一财季。虽然如此,戴尔的利润率依然保持在5.5%左右,在今天PC已经进入微利的时代,可见其总体业务状况还是相当健康的,只是在增长方面面临挑战。
戴尔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既然直销模式不可动摇,消费类市场也一直在努力,剩下的路最有效果的可能就只有裁员和并购了。
市场分析机构伯恩斯坦研究中心的分析师Toni M. Sacconaghi指出,目前戴尔公司员工人数达到了82200人,比一年前增长了26%。但在2006财年中,戴尔平均每名雇员的创收仅为77.5万美元,远低于90万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他建议戴尔应该在10%~15%的比例间进行裁员,因为“只有这样,戴尔的股价才会很快上升到让董事们闭嘴的价格”。
“如果戴尔觉得裁员令人难于接受,还有另一个方案可以供它选择,那就是收购。”Toni M. Sacconaghi认为,虽然戴尔并没有依靠并购进行扩张的传统,但收购或许能够为它避免惠普的反超和联想的追赶发挥积极作用。Toni M. Sacconaghi的根据是:收购宏基将使戴尔获得大量的分销渠道和更强大的笔记本生产线,还可以在欧亚地区获得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从财务角度而言,收购市值40亿美元的宏基也不会吃亏。
截至目前,戴尔方面并没有对以上建议作出任何评价,也没有透露任何的应对战略。它是成竹在胸,还是举棋不定?业界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