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商局近日组织对福州、泉州、漳州三市流通领域销售的水泥进行质量监测,结果发现水泥产品合格率仅为66.67%,水泥质量堪忧。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抽查了38家水泥经销单位,抽查样品60个,涉及49家水泥生产企业51个品牌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检测结果显示,只有40个样品合格,合格率仅为66.67%,在不合格的20个样品中,有3个样品涉嫌假冒。
福建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水泥商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水泥变得供不应求。随着水泥价格的上涨,水泥企业生产积极性也一路高涨,一些中小企业重产量轻质量的意识相当严重。此次在三个市各抽查了20个样品,泉州情况较好,合格率为95%;福州合格率最低,仅为40%;漳州合格率也仅为65%。
福建省工商局此次水泥质量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水泥的安定性和水泥胶砂强度不合格,水泥袋重以及外在包装标识问题严重。据介绍,不合格水泥主要包括:福州市鼓楼区谢芳建材店销售的由永安市燕融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出厂编号无法识别的“龙燕”牌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福清市融城康顺钢筋店销售的由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南洋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出厂编号为1226的“瑞燕”牌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福建省工商局表示,福建省水泥市场存在的问题严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消费者在选购水泥商品时,不要被外表五花八门的标识所迷惑,应选择包装袋上标明产品名称、代号、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号、包装年月日的水泥,且所有这些外在标识必须清晰可辨;必要时可要求销售单位出具该批次水泥的检验报告,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