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捍卫民族品牌”健力宝发信驰援
一则“娃哈哈遭遇达能低价强行并购”的消息,使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的恩怨在沉寂多年后再次浮出水面。对此,娃哈哈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昨天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该公司在民族品牌保护上的坚定立场。
不过,对于“强行并购”的细节,这位负责人并未给予确认。
接近达能公司的消息人士昨天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透露,今天,娃哈哈与达能将在杭州召开合资公司董事会会议,“相信该收购行动会被摆上桌面进行商议和谈判”。
娃哈哈方面确认了这一会议的存在,但否认召开董事会与收购行为的必然联系,“这只是合资公司一年一度的例行会议,凡是与合资公司有关的事项,都会在会议期间进行讨论”。
据悉,娃哈哈的上述立场已得到国内同行的声援。昨天下午,国内另一大饮料巨头———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专门就此事,给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发来了“声援信”。而达能昨日没有表明对此事件的态度。与娃哈哈合作的矛盾浮现之时,达能全球CEO昨天正在北京主持达能的董事会议。达能中国新闻发言人———亚太区总裁范易谋由于参加此会,所以没有时间立即作出回应。达能的公关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事完全是两家公司之间的商业行为,不应牵涉太多民族情绪,过几天会给外界一个公开的答复。
宗庆后的“民族情结”
对于娃哈哈与达能的恩怨,娃哈哈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似乎并愿意过多评价。“在宗总看来,全力打造并保护好民族品牌,是他的重要责任。”他对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说。
如果观察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历程,会发现,宗庆后这种“民族情结”确实贯彻始终。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正式合资,其中,达能获得合资公司51%股权。合资公司成立时,身为娃哈哈的创办者及掌门人的宗庆后便与达能“约法四章”:第一,品牌不变;第二,董事长的位置不变;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第四,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随后10年中,宗庆后凭借自身在娃哈哈多年累计的威望、强硬的工作作风,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娃哈哈的控制权。据了解,达能曾派驻研发经理和市场总监,但都被宗庆后“赶走”。
或许这一合资经历,使娃哈哈对“外资并购潮”感慨良多。“目前外资并购了许多国内知名品牌、商标,并利用控股地位,或将这些民族品牌打入冷宫,造成许多民族品牌因此消失;或限制其生产和发展,使这些民族品牌日渐萎缩,”上述负责人说,“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必须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和保护。”
“所以娃哈哈希望,包括企业和政府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都能加强品牌保护意识,并把已消失的品牌挽救回来。尤其是政府,更应该支持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他说,以并购为例,“政府应鼓励国内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特别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或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行业骨干企业,在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并购,防止外资恶意并购和垄断的产生”。他介绍,在今年的全国的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宗庆后还专门就此提交了“关于立法限制外资通过并购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的议案”。
娃哈哈的这一立场并不孤独。据了解,在看到“娃哈哈遭遇达能低价强行并购”的消息后,昨天下午,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特意向宗庆后发来一封“声援信”。
“3月中旬以来,我注意到宗先生在保护民族品牌、反对外资垄断中国饮料行业,并积极提议立法限制外资恶意并购的举措。对此,我表示极大的声援和赞成。”叶红汉在信中说。
合同“地雷”突然引爆
对于“娃哈哈遭遇达能低价强行并购”的细节,娃哈哈集团有关负责人并没有给予确认。
据《经济参考报》昨日报道,由于娃哈哈与达能签署的相关合同存在“圈套”,致使法国达能公司以此为由,欲强行用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这一“圈套”,是指双方在合同上规定:“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
“这一条款简单说,就是娃哈哈要使用自己的商标生产和销售产品,需要经过达能同意或者与其合资。”宗庆后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