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两会”中,关于“企业所得税法”的审议得到了众多企业与专家的关注。内资企业呼唤已久的内外资所得税税率统一将成为现实,由此终结外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享受的“超国民待遇”。
众所周知,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于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内需要引进国际投资与技术而设定的。客观的讲,这些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加速国际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按照税法规定,内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率为33%,而外资企业可以达到10%,大大低于周边国家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这样的政策不仅仅给外商独资企业、也给很多外资参股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税收优惠。与此同时,一些内资国有企业由于没有税收优惠,反而承担了更大的压力。比如乳业中的两巨头伊利和蒙牛,他们分别占据着乳业第一和第二的位置,2005年的年营收分别为124亿元和108亿元,是比较相近的。但是由于伊利是完全内资企业而蒙牛是外资参股企业,这就造成了二者在税负上的巨大差异。据相关报道,05年一年所上缴的税收,伊利达到近9亿元而蒙牛只有2亿多元,差距巨大。
对于内外资企业,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内资企业好比一个家族的儿子,外资企业好比一个家族的女婿。女婿的到来能给家族带来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值得奖励。但儿子是一个家族的脊梁,是家族得以延续的根脉所在。而伊利集团又是中国乳业的老大,就是家族的“长子”。
我们不难看出,实现“两税合并”对于乳业、对于伊利来说,就是还公平于“长子”。
当然,对于内资企业来说,“两税合并”绝不是一切。我们看到伊利一直致力于对新产品的研发,为健康中国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税合一’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但也只是锦上添花。”伊利相关人士如此表示。
由此次“企业所得税法”审议我们看出,中国经济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企业也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经济已经不必再付出巨大的税收牺牲来吸引外资,是因为中国已经有了越来越多可以与世界强手匹敌的企业。对中国自己的“儿子”们来说,“两税合一”来的恰如其时。
1